虚假大学屡禁不绝 被曝光后换个“马甲”继续骗
时间:2016-05-30 13:45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记者 明航 整理 点击:次
招摇撞骗肆无忌惮
“从真正意义上说,‘野鸡大学’有实体学校,只是学历不被承认。而虚假大学压根连实体学校都没有,只是利用网络虚假宣传招摇撞骗而已。”网友“夏雪”表示。
“有需求才有市场,不合法的需求制造了畸形的市场。”网友“张道营”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张亮闪的能拿出手的文凭就成了砸开就业门的敲门砖。有些人看到这种需求就动起了歪主意。
他还表示,极低的违法成本更是助长了虚假大学的嚣张气焰。花几千块钱,请设计师东拼西凑个网页,通过代理租个国外的服务器,一个假模假样却足够忽悠人的“大学”就开张了。没有校园,没有教师,没有图书馆,有的只是花几千甚至几百来办假证的“学生”。
网友“普沙岭”认为,监管的缺失也令虚假大学无惧曝光,换个马甲照样招摇撞骗。有网友指出,前三批公布的300多所“冒牌货”绝大多数已被打掉,可见从制度设计上给予虚假大学“毁灭性打击”,从技术角度封闭其生长渠道,并非难事。虚假大学屡禁不止,甚至“死灰复燃”,至少说明当前的治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
有网民表示,期待公安、教育、工商等多个部门积极履职,尽快与社会自发的曝光行动形成一股合力,整合治理打击的力量,惩治网络时代立体交叉式的犯罪,以提升造假诈骗的犯罪成本,尽早走出虚假大学“年年打年年有”,换个“马甲”继续骗的治理困境。
网友“吕晓勋”表示,对于公众而言,更在意的是相关部门是否会以虚假大学的曝光为契机,改进和完善预防、治理、监管模式。从做好正规高校名单的信息披露,方便公众查询,到严格域名注册、及时封杀网站,再到严厉打击涉嫌虚假宣传、无证经营、伪造学历公章等违法行为,职能部门可以有也应该有更主动的作为。网友“罗志敏”建议,教育、工商、公安部门应该划定明确的职责,监管此类事件。
还有网民表示,为了切断虚假大学打造的发证加认证造假链条,用人单位更要加强相关证书审核,让虚假大学的目标受众无利可图。
网友“敬一山”认为,呼吁监管部门严格公正执法是治标,铲除滋生假文凭需求的土壤才是治本。这有赖于教育制度、就业环境、文化理念方面的转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眼下,面对这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文凭诈骗,互联网监管完全可以成为治理虚假大学的突破口。
(记者 明航 整理)
(责任编辑:中华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