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人到传承人群 西藏开拓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这是我去年画的。如果让我再画一次,我会更加注意度量经比例的使用,也会更加完善整个布局,让背景更加丰富起来。”身着传统绛红色僧袍,43岁的那曲比如县白嘎寺僧人次仁罗布一边反复审视着自己的画作《药师佛》,一边低声地评论道。
17日,西藏首届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结业专场唐卡展在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拉开帷幕。《绿度母》《四壁观音》《长寿三尊》,48幅精美的传统唐卡作品,不仅展示了30名来自西藏基层画师的绘制技艺,同时更是向观众呈现了唐卡绘制技艺作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中普及最为广泛的传统技艺之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中。
“1959年前从事唐卡绘画仍健在的画师就只有包括我在内的3个老人了。”75岁高龄的国家级藏族唐卡代表性传承人丹巴绕旦激动地说。“如今的画师大多是1980年后从事唐卡专业的人,其中不乏技艺精湛,令人刮目相看的年轻人,所以我对唐卡技艺今后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了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西藏唐卡产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部分精品画作售价超过百万元;全区能够独立完成作品的唐卡画师超过1000位,且年龄结构合理,其中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年轻一代画师已成为人数最多、作品丰富的骨干群体。
2016年4月18日,为全面落实我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积极举措,进一步提高西藏非遗保护水平,发展壮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实现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藏举办了首届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吉吉说,“从传承人到传承人群”,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意味着西藏非遗传承工作发生了概念性的变化。今后,我们将在原有扶持传承人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传承人群的扶持力度,从而进一步拓展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子,为包括更多普通从业者在内的新一代传承人群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
据介绍,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学员们不仅完成了藏族美术史略、西藏传统雕塑、西藏当代艺术、唐卡与国画技法、素描技法等专业课程,同时还得到了数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专业指导与点播。
“西藏非遗项目从业人员大多有着不错的技艺,但理论与创新方面仍很欠缺,所以这种与高校合作举办的培训班不仅能为更多人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同时还能为他们相互间的跨界交流、拓展视野、提质增效起到积极作用。”西藏唐卡画院院长罗布斯达说。
据介绍,2016年度西藏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分为唐卡普及班和研修班,唐卡普及班分别于4月和7月举办;唐卡研修班将于11月份举办。此外,今后西藏还将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不同非遗项目的研修研习培训班。
“看到国家如此用心地保护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藏文化才会更加蓬勃发展。”次仁罗布说。
数据显示,目前西藏已建立起国家、自治区、地(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藏族天文历算等89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等68名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3项代表作、350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名录。(记者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