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仰天大佛颂

仰天大佛颂

2021-01-29 19:24 未知 赵丽霞

 

仰天大佛颂

仰天大佛颂

文/赵丽霞

庚子鼠年九月初六至初九(10月22日至25日)九九重阳节前后,丽霞随文化艺术采风团至山西五台山普化禅寺进行交流活动,妙生住持盛情接待,席间兴致盎然讲述自己如何发现仰天大佛奇象。

仰天大佛颂

普化禅寺书法作品

丙子鼠年四月二十九(1996年6月14日),妙生法师带了两位居士为筹划重建附近的唐代古寺遗址——灵峰寺前去勘望,并朝拜所留下的明代高僧舍利塔。同行五人继续再往上走,妙生法师于后部草坪环顾四周,见有五块平起高地像小五台,中台有两颗松树。转身再向清水河对岸普化寺方向起伏的东山望去,妙生法师说,自己顿觉大脑轰然震动,一时不能自已,继而心生无量光明。原来展现在他眼前的东部山体,竟是五台山上很早传说中的天然卧佛。他突然很清楚地看到一尊仰望天空的释迦牟尼佛卧像。头枕普化寺,脚抵南山腰,双手在胸前结印,头顶有旋螺发。双颊、鼻子、下巴和松树形成的眼睫毛,均清晰可见。历历旋螺,长长睫毛,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隆唇丰,体态修长。双臂安置胸前,结释迦是印,身披绿装,形象逼真,无比庄严,浑然天成,极为壮观。更远的山峰上的松树又好似一万菩萨绕清凉山的境界。

曾经有传说五台山有卧佛,也曾有人试着介绍,但因为观看的位置不是最清楚,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原来最佳位置是古寺灵峰寺啊,顾名思义,大概是一千年前的古人就曾发现此奇景,只有登上“灵” 性的高 “峰”才能见佛。

发现大佛的那天是阴天,妙生法师当时想,如果这是文殊菩萨的感应度化众生,会天晴的。这样想了之后竟然立刻天放晴了。那两位居士当时去采蘑菇,回来时兜着一兜蘑菇。妙生法师看了说,蘑菇平滑的顶很像和尚的光头,将来兴建这灵峰古寺之后的第一批出家僧人有三十三位,和蘑菇的数字一样。他们数了数,手上有三十二颗蘑菇,一颗掉在地上,刚好三十三颗。当天一只鸟从大佛头顶飞到中台的两棵松树之间一共五次。除此还有其它瑞相出现。妙生一行直到晚上五点才回普化寺。

发现大佛之后,一连九天都有奇景出现,第九天,整个山脉为之气动,大佛照出紫光祥云,紫光呈六角形,祥云是亚洲地图形状,而光从五台放出。妙生法师说,这象征着佛法将从五台放光,照亮整个亚洲,佛法兴盛将会超过唐朝。大佛此时重新被发现,意寓文殊菩萨将以身教来感化众生,而不是文字言语。

听罢妙生法师讲述,丽霞油然心生敬意!他那“轰然震动,一时不能自已”的感觉究竟是佛祖的触动还是慧心的灵感?虽不得而知,但想必是慧眼且慧心者方可有幸见佛吧!人类数百万年以来,无论是至高皇帝还是介介草民,无论男女与老幼,无论是唯心者还是唯物者,芸芸众生同样都承惠着大自然的庇护与恩泽,然而又有多少昏聩无知者 逆天道而行,视而不见、混沌未觉、蒙昧未悟啊!

仰天大佛颂

书法家赵丽霞书赠普化禅寺书法作品

每一次小小的地壳运动都以千亿万年计,而人生最长也不过数十年、上百年而已!自佛诞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五台山佛教圣地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人间烟火。大自然造就了人,人又幻化出佛,在人与佛浑然互佑的两千多年中,造化钟神秀,五台山仰天大佛静卧逾千年,等待慧眼慧心发现他的人一个个到来。而独具慧眼慧心、发现大佛之人,三生又是何其幸也!自然造化绿水青山实乃是金山银山、佛山福山啊,不由得人类不敬畏啊!

因缘际会,得遇慧眼慧心、发现仰天大佛的妙生高僧,亲聆布道教化,且互磋书艺、探讨交流,丽霞亦是何其幸也!
   发现仰天大佛第三十五天,妙生法师研墨挥毫,于禅室踱步书文以记之。观其书作,酣畅淋漓,灵动变化,潇洒自如,光芒四现,兴奋喜悦之情跃然于纸上。

仰天大佛颂

又因雕虫小艺,得妙生法师青睐,嘱余诵读其书作《仰天大佛颂》,且拙笔序文,丽霞更是何其幸也 !

承蒙法师信赖,丽霞恭敬从命,记之、诵之。

庚子鼠年九月十九  赵丽霞敬记

仰天大佛颂

赵丽霞,河北省三河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廊坊硬笔书法协会常务委员、廊坊职工书画协会理事、廊坊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全国规范字高级讲师、中国专业人才库一级书法师、华夏文化促进会素质教育委员会艺术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书法大赛中获奖、参展,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优秀书法指导教师”称号。

赵丽霞,字启明,号颛颖小筑、丽象斋,自号真相斋、无相斋。自幼喜诵诗书,酷爱书画,渐进研习。且热爱诵读、热爱文学、热爱生活,尤喜古诗文......醉心于各种美,致力宣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软硬兼修,篆、隶、行、楷皆有涉猎。自云生性怠惰,临耕间辍,虽师从全国各体名家,然学艺未精,恐辱没师颜,故尚不敢报师门。清闲静摄,颐养天和。

尤擅隶书,其书风端庄古雅、大美不言,刚柔兼济、开合有度,美而不媚、泰而不骄,广为社会各界喜爱并收藏。

(编辑:梅金芳)

返回寺庙文化频道 (责任编辑:中华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