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那些事儿” 你了解多少?
1、“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重阳节最早和最晚都在一年中的哪一天?”“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4日将迎来重阳佳节,当你登高、赏菊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2、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据研究,重阳登高源于山岳崇拜,宴饮源于庆贺丰收,所以自古以来,社会广泛形成登高远眺、秋游观景、吟咏骋怀、佩插茱萸、亲朋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月、日均属最大阳数,所以叫“重阳”或“重九”;又因“九”“久”谐音,古人认为这一天“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4、从东汉末年开始,重阳举行酒宴渐成风气;魏晋时期,更有了赏菊、饮菊花酒的时尚,诗人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前言可为佐证:“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醪”指酒,“九华”即九月的菊花。唐宋两代,重阳已成为正式的民间节日,由于菊花是长寿的象征,无论男女还形成了“簪菊”之风。明代时,皇宫上下要吃由“蓬饵”演变成的“花糕”,皇帝到万岁山(今称景山)或西苑的兔儿山、旋磨台登高。清代时,皇帝多登御花园堆秀山,若在圆明园则登香山。在民间,人们艳羡菊花的多姿多彩和“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傲霜独立,艺菊成风,沿袭至今。
5、重阳节源于农历九月初九,在公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对应公历,最早是10月1日(2033年),最晚是11月1日(1995年),但绝大部分都在公历10月份。”罗澍伟说。 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这一天,老年人要通过登高,饮菊酒等方式来祈祷长寿。
6、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康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中国“老年节”。
7、今年是中国法定第九个“老年节”,全国多地都将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和重阳主题活动。随着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树立和各项爱老助老政策、措施的落实,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编辑:红研
好消息:2021全国素质教育新课堂教研成果评选主要有论文、课件、微课教案评选等。同时开展第十四届“正心杯”全国校园科幻写作绘画大赛。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报·今日文教》编辑部、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作家报社》、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华文教网等。咨询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
相关阅读
-
藏文化书画艺术传承人 —— 密南仁波切
-
以文化自信 献礼国庆——智渡禅师
-
山东安丘:施用撒可富肥料,造成110亩玉米几近绝产 农户质疑质
-
迎国庆75周年座谈会暨中澳佛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
第二届将军部长书法交流会暨新时期佛教中国化的经典阐释在京
-
2024“孙氏武学”非遗传承研讨会暨“上海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武
-
欢声笑语铺长卷 携手同心泼墨香——正念正心融合发展2024年新
-
周公嘉禾家风故事发生的背景意义以及历史影响新时代价值
-
中华文脉有嘉禾
-
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贡献者、香港著名国学人物——梁峯诚
-
古医文唱诵系列雅集·癸卯七夕启唱会在八大处公园如期举行
-
祖先福地好风光 叶茂根深播若芳——叶氏第一届联谊会江西武
-
但愿人间多雅韵 不辞艰巨奏心弦——诗书融媒体人笑琰、李月夫
-
春风化雨 孝善花开 ——安阳县孝善文化促进会召开2022年度工作
-
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传统文化学研中心到逍遥镇敬老院进行
-
陈业庭:家居风水环境的重要性
-
精雕细琢《浣纱记》
-
唐山市大唐凤凰书院举行把爱带回家公益爱心书画活动
-
笑琰书李月写春色的诗词
-
“正念正心”虎年新春诗书画、摄影作品网络展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