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浣纱记》
2022-04-27 14:06
华东都市在线

国宝龚氏宗祠两牌楼及《浣纱记》石雕,位于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安坑村。
据《龚氏宗谱》记载,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工部侍郎龚仕旺在此隐居,繁衍后代,形成龚氏村落。隆兴年问(1163—1164年),龚氏族人在此建“叙千祠”祀祖,建筑面积约1018平方米,明清两代几度重修。清乾隆八年( 1743年)龚氏子孙又在叙千祠右对面建“玳公祠”,建筑面积约608平方米。乾隆十二年( 1747年),叙千祠重建门楼,两祠直线距离仅80米,与玳公祠遥相呼应,形成一门两牌楼。
神奇绝伦刻于明末的国宝《浣纱记》石雕就珍藏在“玳公祠”内。祠中正方两次间的槛窗下部,镶嵌着两幅刻有昆腔传统剧目《浣纱记》石雕,石雕两块各长3.2米、宽1.7米、厚0.2米的大青石板上。

国宝《浣纱记》石雕是以明代剧作家梁辰鱼《浣纱记》为蓝本而创作的,左侧为“前浣纱”,右侧为“后浣纱”,具有完整的戏曲故事情节,它记录了2500多年前吴越攻伐之事,从范蠡与西施于若耶溪边互订婚约开始,以一对璧人隐入江湖为终结。石雕采用高浮雕刻手法,画面构思严谨,工艺精湛,线条流畅自然,人物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石雕共有44组画面,人物242人、战马18匹、纨扇10对、案桌10张,还有刀、枪、剑等道具,造型生动,呈现出戏剧舞台表演的特点。

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如此大型完整的戏剧浮雕,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该石刻是研究中国戏剧历史和戏剧表演艺术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
2013年5月,龚氏宗祠两牌楼及石刻《浣纱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2022年4月24日在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安坑村拍摄的国宝龚氏宗祠两牌楼及《浣纱记》石雕。(艾世民)
新闻链接:
《中华龚氏通志》“龚仕旺,字宗圣,谥文肃,祖籍福建光泽县牛田,其祖父准安任婺源县令,遂家于婺源。仕旺生于北宋神熙宁五年(1073)六月初九,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南宋建炎元年(1127)为正议大夫,出任杭州牧数月,继任临安太守。南宋高宗南渡,迁都临安,钦命仕旺公为工部待郎,督运水务,公务告竣,绍兴元年(1131)敕封翰林院学士,授中议大夫,晚年上进气骸骨,功成身退,遂携妻子居于安源(即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安坑村)。绍兴十五年(1145)卒,享年七十二岁,谥文肃,葬本里中。”
据安坑村支书龚永根介绍,安坑是以龚姓为主的村落,现有龚姓人氏4000余人。应家乡党委书记桂元洪表示,很多龚氏已移居省内外,现整个应家乡还有龚姓一万余人。
(责任编辑:土火)

相关阅读
-
藏文化书画艺术传承人 —— 密南仁波切
-
以文化自信 献礼国庆——智渡禅师
-
山东安丘:施用撒可富肥料,造成110亩玉米几近绝产 农户质疑质
-
迎国庆75周年座谈会暨中澳佛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
第二届将军部长书法交流会暨新时期佛教中国化的经典阐释在京
-
2024“孙氏武学”非遗传承研讨会暨“上海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武
-
欢声笑语铺长卷 携手同心泼墨香——正念正心融合发展2024年新
-
周公嘉禾家风故事发生的背景意义以及历史影响新时代价值
-
中华文脉有嘉禾
-
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贡献者、香港著名国学人物——梁峯诚
-
古医文唱诵系列雅集·癸卯七夕启唱会在八大处公园如期举行
-
祖先福地好风光 叶茂根深播若芳——叶氏第一届联谊会江西武
-
但愿人间多雅韵 不辞艰巨奏心弦——诗书融媒体人笑琰、李月夫
-
春风化雨 孝善花开 ——安阳县孝善文化促进会召开2022年度工作
-
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传统文化学研中心到逍遥镇敬老院进行
-
陈业庭:家居风水环境的重要性
-
唐山市大唐凤凰书院举行把爱带回家公益爱心书画活动
-
笑琰书李月写春色的诗词
-
“正念正心”虎年新春诗书画、摄影作品网络展征稿
-
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传统文化学研中心为逍遥镇敬老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