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兵器里读湘西
时间:2018-01-08 21:23 来源:浙江民生网 作者:蔚楠 点击:次
湘西,是对湖南省西部的泛称,行政区域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和常德市西缘的一部分,地理上均属于武陵山区。
据相关文献记载,武陵山脉被认为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自贵州苗岭分支,行乌沅两江之间,蔓延于湖南省西北境沅澧两江之间,到常德西境的平山止。山脉长度420公里,海拔500至2000多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形为起伏较小的中山和低山,兼有山原、盆地和宽谷。武陵山脉连绵四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包括现在湖南省的西部地区,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重庆市的黔江区。武陵山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里连山叠岭,险峡急流,易守难攻,是一条又长又宽的文化沉积带,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湘西全境分为三大区域:北部区为酉水以北地区,为历史上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区。秦汉以来的史籍上,有:“武陵蛮”、“酉水蛮”、“澧中蛮”等称呼。唐宋以来的土家族土司也集中在这一区域。中部区是指酉水和辰水之间,为历史上苗族的主要聚居区。这一地区为古代“五溪蛮”的中心分布区,清代称为“熟苗”区。南部区为酉水以南地区,是历史上侗族和一部分苗族的主要聚居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这一区域的文化就表现出与湘西中部、北部不同的特征,属于百越文化圈的范畴。
兵器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社会的发展史,中华民族古兵器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湘西古兵器明显是中国古兵器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湘西古兵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品类繁多,形制各异,官民兼容,世人穷其一生也难窥见一斑。湘西人的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湘西古兵器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
图一
有幸在湘西觅得了这支铜刀(图一),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鉴定时代为战国。刀长22cm,最宽处7.8cm。为古老的工具演变而来的兵器,刀口开利刃,刀尖聚成税利的尖峰,并刀头部双面开刃,可上长木杆,属于格斗兵器。刀身艳丽,通体碧绿,然而,在它的身上无疑可以钩沉出一段早已淹没的历史片断,而这一历史片断无疑充满了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几千年的沉寂,在这支刀上表现出无言的诉说。
图二甲
图二乙
图三甲
图三乙
这两支刀(图二甲、乙,图三甲、乙)不论谁见了都会脱口而出“湘西刀”三个字,这种形制的短刀几乎成了目前湘西刀的形象代言,这也是人们对湘西刀普遍了解的一个层面的体现。这两支刀,刀首为瓜首的长度约为47cm,刀首为八宝首的长度为57cm,其中,瓜首刀柄部配有银饰。此类刀短小精悍,厚重硬朗,霸气外露,加上铜艺精湛,外形精美,深受古人和今人的喜爱。湘西文人对湘西汉子有这样的描述:站着是一颗大树,坐着像一尊巨石,头上是太阳、月亮、星光,脚下是河流、田野、乡路,身边是短刀、酒壶、烟斗。佩带此类短刀适宜在密林和山路上快速行走,也是冲锋陷阵中快速杀敌护命的利器。当你在灯光下,点上一支烟或泡上一壶茶,久久凝视它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场景,一条脚穿草鞋的湘西汉子,腰间挂着短刀,举着火把,在崎岖的石板铺成的山路上行走如飞,传警告急。
图四
世人常说“无湘不成军”,却很少有人说后一句,后一句就是“无竿不成湘”,“竿”指的就是湘西竿军。湖南人会打仗,有血性,横刀立马,不怕流血的名声的取得,与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是无法分割的。当我第一次拿起这支刀(图四)的时候,竟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随即释怀,刀在刀魂就还在,驰骋疆场的浩然之气还在。这支刀湘西有人称之为湘西环首长把鬼头大砍刀,全长1.2米,形制宽厚,威严内敛,大气怀仁,无形流露出一种傲视疆场,随时杀敌的霸气。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孕育着倔强的民族,孕育着血性的汉子。从楚平王战濮、马援征蛮、溪州之战到清代征苗,这些战事充塞着湘西的历史。当城头擂响壮烈血鼓的时候,湘西汉子,面对敌阵,血鼓声声里,刀就是人,人就是刀。
王永坚收藏简介
王永坚,男,湖南邵阳人。潜心于西南古兵器收藏,藏量500余件。中国古代冷兵器研究会学术顾问,湖南省收藏协会终身会员。
(责任编辑:中华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