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文化网移动版

首页_书画名家_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琴剑丹心”人物系列报道之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全媒体记者  纪锋



  编者按:2018新年伊始,“中国警事”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经全国公安文联批准,以习近平总书记“5.19”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展现全国公安民警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目标,以体现鲜明的公安特色和警营情怀为宗旨,志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唱响正气歌。网站策划推出“琴剑丹心”人物系列报道,力求通过一篇篇文稿刻画“剑胆琴心、精彩警营”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文艺人物形象……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河北警营文艺杂家王胜田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有这样一名民警:在他眼里,生命的根是创作的源泉,“就像莫扎特的音乐那样,跟树长出来一样自然”。在他看来,各种名誉头衔都只是过眼云烟,拥抱艺术、拥抱自然才是生命的真谛;谈到艺术追求,他常说自己真正的乐趣在于创作,名利、金钱都是桎梏自己的枷锁……

  他,就是石家庄市公安局经济侦查支队副支队长、河北省公安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北省公安文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胜田。

  深植太行山下,王胜田浸润着黄土地精神,这也使他的作品吸纳了黄土的厚重和大山的磅礴。面对日趋商业化的绘画市场,作为一名书画艺术人士,“将中国绘画艺术拉回正常轨道、走中国特色的美术之路”一直是他和业界同僚的夙愿。他因此更加专注于绘画创作,一幅幅成功的画作为他赢来了数不尽的荣誉。但很少有人知道王胜田的绘画之路经历过多少坎坷……


梦开始的地方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王胜田的花鸟绘画作品(一)


  1962年出生的王胜田,在家乡河北元氏县少小习画,在那无序的年代,小人书、连环画成了他的启蒙教育读本。在有限的几本小人书、连环画上,王胜田留下了自己对生活和文化艺术的感悟,满满的“笔记”在小人书、连环画上见缝插针,密密麻麻一片。

  1977、1978两年,闲来无事的王胜田沉沁于自己热衷的美术之中。由于经常在自家院墙上涂鸦,他会画画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不少村民找他即兴画幅山水、人物、花鸟、中堂画、四条屏之类的,看着好的,村民便将画拿走挂在家中。时间久了,王胜田着实为村民画了不少。

  与王胜田邻村而居的燕河(人名),在那些年里,是王胜田老家唯一能画毛主席像的人,而且受过高等教育,见过世面,接触人多,但由于文革期间一度被下放接受劳动改造,让此后生活中的燕河生活异常艰苦,闲暇时常常以音乐、作画、看书聊以自慰。

  对于自幼崇拜燕河的王胜田来说,与燕河之间有着“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关系。这种关系对王胜田今后的文艺创作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胜田在与燕河结识后不久,燕河便正式收王胜田为徒,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胜田废寝忘食、近乎忘我地向燕河老师学习有关美术绘画的笔法技艺,探讨着文艺创作领域的方方面面。

  王胜田对中国警事记者坦言,“在燕河老师家,我得到了真正学习美术以来的第一本教材——《俄罗斯素描》。这本教材,让我感知到了世界之大、文化之深,知道了列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世界画坛大家的名字。”


命运“瓶颈”中的抗争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王胜田的花鸟绘画作品(二)


  1977年历经十年文化大变革之后,各类书刊逐渐增多,让王胜田有机会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1978年,元氏县火车站请王胜田画了5幅水粉画,挂于车站内,王胜田平生靠卖画挣得了第一笔收入——60元钱。在当时,王胜田全家八口人挣工分,一年到头也不过攒百八十元钱。王胜田兴奋不已。胸怀梦想的王胜田开始闯荡社会,在石家庄、太原等地的街头、公园及饭店门口以卖画为生,为人每画一张像收5角或8角钱。

  随着全国高考恢复,王胜田一心准备通过美术实现自己少时的梦想。然而事与愿违,因受到高考制度的约束及招生人员当时对俄罗斯素描不理解、不认可,使他没能通过专业初试。王胜田白白错过了两届高考。面临绝望的王胜田,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做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抉择。

  1980年冬,18岁的王胜田投笔从戎。一身戎装步入了军营时,两个画夹是他惟一的行李。成排的营房、嘹亮的号声、钢性的纪律下,将王胜田的个人时间分割占领,但王胜田仍放不下他那两个画夹,当战友们都熟睡时,他就会偷偷地画,有时竟躲到厕所里去画。日复一日,正当王胜田向自己梦寐以求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努力进取时,命运又与他开了个玩笑——当时部队规定参军第一年的新兵不能报名参加高考,就这样1981年的高考再次与王胜田擦肩而过。等到参军第二年有资格报考了,偏偏解放军艺术学院有两年一招生的规定,在1982年不招生。1983年,参军的第三个年头,当时部队流行的说法是“三包一绿回老家”,又准备复员了。

  就在1983年这样一个的“人生分水岭”前,王胜田在复员回家的当口儿,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美术,放弃让自己如醉如痴的画夹,放弃当画家的梦想,重拾已经非常“陌生”的初高中数理化,参加全军的文化课统考。经过十四个月的苦读,1983年7月7日,王胜田在错过六次机会后终于走进了高考的考场。这一次,他果断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被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录取。


绝处 “逢缘”重拾画笔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王胜田《草书千字文》节选


  两年的军校深造将王胜田培养成一名正排级军官。毕业后,没法继续画画的王胜田选择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结婚,生子。1989年工作调动时,他被分配到总后驻石家庄某物资站工作,干事、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处长、处长,一步一个脚印,事业上实现了跨越,职务上得到了升迁,成为了队伍里一名年轻的团级指挥员。

  由于种种原因,王胜田暂时搁置了让他一次次绝望又一次次重燃希望的美术,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梦想。

  就在事业处于颠峰之时,王胜田未雨绸缪,2002年,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师从刘大为、袁武等一批国家画坛的顶级人物,绘画技艺得到大幅提升。
 
  “从部队转业地方的时候,原本的接收单位是石家庄文联,但由于自己接受过经济学方面专业教育,所以,最后转业到了石家庄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到支队后,王胜田又对法律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在与《中国警事》的交流中,王胜田回忆说,当然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我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工作大量创作了一些文艺作品,书画创品方面也参加了公安部、中国书协组织的书画展十余次。


警营文艺创作利警营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作品《省城铁警》


独家专访:河北警营文艺大家王胜田

王胜田获2016年迎新春全国公安网络书法展(二等奖作品)


  中国警事:文化艺术领域给人们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而人民警察作为纪律部队却给人一种“铁骨铮铮”的感觉。从一名警营文艺创作者的角度,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现文化艺术与警营的契合点?


  王胜田:小时的经历,让我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警营文化艺术的创作源于丰富多彩的公安工作和警营生活,警营就像是军营,虽然比较钢性,但是通过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却能更好展现出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谈到我认为可以通过那些形式表现文化艺术与警营的契合点?还是那句话,艺术高于生活,但它也源于生活。

  中国警事: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后,您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工作大量创作,多次参加文化艺术创作大赛,您最满意的作品是?

  王胜田:虽然的书画作品不少在国家级、省级书画大赛中获得过荣誉,但要说到最满意的作品,还得是2007年,纪念石家庄解放六十周年书画展中《省城铁警》,之后,我曾数次尝试再次创作《省城铁警》,但已无法抓住原创时的那种神韵。

  中国警事:据了解,除书画作品外,您还创作有小说《母亲的缝纫机》、《风山的喇叭筒》,散文《剃头》,歌曲《民警之歌》等,您又是如何看待多样性的警营文化艺术创作呢?

  王胜田:刚刚我谈到了通过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能更好展现出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而书画、音乐、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他的外延很大。现在警营文化更是在国家政策、部里政策的指引下,迎来了大繁荣时期,我们现在的公安工作要讲文武之道、剑胆琴心、一张一弛,在我个人看来,基层公安系统若将警营文化创建做好了,对于警民关系,对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都有一定益处。



(责任编辑:中华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