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文化网移动版

首页_旅游文化_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
           文/郭 谦

金祖山对很多旅游爱好者来说,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是说起大房山九龙山,北京的驴友不陌生。谈到周口店,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都会感到亲切。因为在初中历史书里,我们学到北京猿人的章节时,就会自然记住周口店这个名字。而周口店正是大房山脚下的一个镇。大房山属太行山余脉,为房山平原与山区间第一道屏障。秦代称大防岭,东汉时改称大防山,隋代称防山,五代时复称大防岭,金代起称大房山。这一串串地名与古代兵事有关,因其山势雄峻,且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易守难攻。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从山下看像是朝天的鸟,登上山后再看则不断发生视觉变化。)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摄影  靳新国)

大房山山脉的云峰山云雾缭绕,气势非凡。因为有九条山脊如九龙奔腾,所以古代又称九龙山。上世纪末随着考古的挖掘,金代陵墓频现,这一地区的优美风景也进入了世人的眼帘。因此北京市规划出这个新的风景区。由于山西、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浙江都有九龙山风景区,甚至北京的门头沟区也有九龙山风景区,为了避免名称的重复,突出追寻金代先祖的踪迹,这儿就起名叫“金祖山风景区”。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巨石沟    摄影  靳新国)

好友科学导报今日文教主编、“315记者摄影家网”总编笑琰(靳新国)今年在金祖山风景区设立了一个“中国诗画摄影基地”,几次邀请我一起去摄影观山。前几次都因为临时来客等原因未能成行。2017年11月7日早晨八点多,笑琰打电话来,邀请我与宋庄的画家林清泉一起去拍摄金祖山秋末之景。于是我开车去老君堂科学导报、315记者摄影家编辑部会合,一起出发。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上山沿路此类满树金黄的树有不少。  摄影  靳新国)

从北京东五环到周口店的金祖山风景区,开车只花费了一个半小时。进入景区,我们首先奔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遗产,国内仅存的元代十字寺文物古迹——景教遗址。十字寺因战火的摧毁只遗留下断断续续的地基石砖、墙砖,一个大院子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两棵银杏树矗立着,诉说着沧桑的历史。一棵高大粗壮、具有近千年历史的银杏树在微风中细语,我似乎听到了它的声音。满地黄黄的杏叶犹如铺满了一层金灿灿的地毯,好有温馨、暖意的味道,让同来的315记者摄影家网副主编李月女士忍不住地坐在地上,捧起了一大把杏叶飘洒,飘洒。也引得另一帮前来观山的文友,坐在堆满树叶的地上连连拍照。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摄影  靳新国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十字寺遗址还有三块大汉白玉碑额,一为辽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山崇圣院碑记'。另一为元碑,碑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条石雕云龙,正中刻有'敕赐十字寺碑记',侧刻有叙利亚文,据专家认定为:'仰望他,寄希望于他'的意思。碑附近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龟趺石两个,刻有葵花图案的石柱础4个。这些遗物在中国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宗教文化价值、人文价值无与伦比。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陵帝王墓碑)

中午,我们在景区宾馆匆匆地吃了工作餐。下午一点去了山的另一侧,国家重点保护遗产-金陵遗址,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皇陵。金天德四年(1152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力排众议,毅然迁都北京、迁陵大房山。金陵经金海陵王、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营建60年,60平方公里范围内葬有17位皇帝的大型皇家陵寝,还有一些嫔妃、大臣的墓。过去,民族歧视的观点造成人们忽略这一个文化历史景观带。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融、交错,繁荣丰富了中国、世界文化宝库。对非遗文化再认识,让当代人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为珍贵。可惜,金陵遗产还处于保护阶段,没有明十三陵的繁华,清西陵、清东陵的热闹,在荒山野岭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仅不过是一堆古代墙砖平砌的地基,这儿碎石满地,秋草乍黄,飞虫扑面,白玉石碑弃之草莽。此处亦有神道,皆近人铺就,全无古意,仅南端尚余台阶数级,玻璃幕墙重重保护。一排文物施工工棚前面,竖着一块汉白玉碑,上书“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陵遗址   摄影  靳新国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墓碑旁散乱的石头  )

碑旁的路边一堆堆乱石头,有白玉石、有蓝晶石、有黑石、有灰石,这些石头经过无数风霜雨露的磨砺让人看了心悴、凄凉,孤独中散发着怨气,好像对它们的不公在抱怨、在哀伤。但我想金陵这是北京的重要文化财富,今年北京电视台已经拍摄了纪录片,把金陵与北京长城、故宫、明十三陵等一起列为十大遗产将作为重点宣传,未来这块风水宝地会有再次繁荣的前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我们从石牌楼上山)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牌楼石柱上的喜鹊)

随后,从金祖山石牌楼进山观景。没有想到牌楼一根石柱上还有一只喜鹊迎接着我们。从人工台阶的山路上山,我们翻过两个拦水大坝,路开始陡起来,两边没有人工护栏,没有水泥地面,一会儿直线看不到路踪,都是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路石让我们看到风化了很多年的历史,越来越原生态的山路,自然让我感到不同的品味。我去过黄山、泰山、五台山、蒙山等名山,也到过龙门石窟、西安皇陵、密云、门头沟、十渡等风景区,这儿的风景与它们不一样,可以说奇石、奇树、奇泉,处处出奇,处处有景,美的令人陶醉。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上山的古道1)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上山的古道2)

这儿山上有胡桃楸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旱生灌草丛、杂类灌丛,物种多种多样,十分丰富。令人惊奇的是树木与奇石交融、交错,山峰与山沟相叠,万象森罗。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左下方,石板上的树)

有的树木居然长在石板上,有的长在巨石的缝隙里,显示出树木顽强的生命力和倔强的精神。有的树被石头抱住,有的树又护卫着石头,展现着树与石头之间无限的亲和。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两块巨石抱住中间一棵树)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坡中间的蛙鸣石)

走到半山腰,李月指着右前方惊叫:“你们看那儿有一只青蛙在叫。”我顺着方向看过去,真得,对面的树下有一只石蛙在对着我们在鸣叫,此景此象别有趣味。一会儿,笑琰指着左上方说:“你们看那堆石头。”我抬头猛地看到了那堆奇石,如被斧头砍劈过的一样,笑琰惊叹地说:“这是鬼斧神工啊!”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鬼斧神工——斧劈石)

不一会儿,林清泉指着右侧山壁说:“对面的山好像撕裂了。”我望过去,果然不假。接着,我们又发现了一组石头似两只花脸的猴子,头依着头在探望;另一组石头像几个孪生的兄弟紧紧地抱在一起,似乎在诉说相聚的快乐。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撕裂了的山峰)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上方猴脸石——两只猴头与头相依)

在半山腰奇石林立的山沟,我见到了一股清泉孱孱流动,好清澈啊!我特地用手勺起,喝了一口,很清凉纯净。爬山爬到山顶,还看到对面山峰间的泉水在隐隐约约地流动。在北方千米高处有泉水千年不息地流动,常年不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千年不断的流水)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我们到半山腰时突然来了一段插曲,一个小伙子神色慌张地从山上面急忽忽跑下来,望着他变了色的脸,我问:“你怎么啦?”他上气接不到下气的说:“吓死我啦!我从这个顶走到对面那个山峰,忽然一片黄绒绒的东西移动过来,我也不知是什么怪兽,它们追我,我赶紧向这边退回来。我的妈呀,好大的一片啊!”他扔掉了手上的石头。我说:“下面不是有警示:山上有猴子!”他说:“我看不像,不过这边山顶没有。”小伙子快速下山了。我们继续上山。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对面峰顶虎头石,在山下看似狼嘴朝天嚎叫)

在山顶附近望山,很多景色与山下、山腰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在山下我们看到一个山峰顶上有一张嘴像狼嚎,但到了山顶我们再望那山峰,那儿却是一个神兽,似虎头。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似梅花鹿鹿头的枯树)

据好友笑琰说,他七月上山、十月上山,这儿的景色各不相同。看来金祖山春夏秋冬各有各的景色,是一个未来有开发前途的风景区,会得到北京,甚至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它会绽放出奇特的光彩。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摄影  靳新国(笑琰)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摄影  靳新国(笑琰)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摄影  靳新国(笑琰)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金祖山奇石奇树奇泉奇景

郭谦简介:

郭谦,字甘泉,笔名汾阳后谦、沙漠骆驼。职业作家、书画家、艺术评论家、文化活动策划家。曾为博客文学首创者,系新浪博客文学联谊会、博客文学圈创办人,人民日报《艺术》杂志编辑、《博客世界》报主编、《中华财富周刊》常务总编。现为《作家报》副总编。已出版教育教学著作20余本,出版中文著作有:文化史记:《现代作家亲缘录》上下册,45万字;《走进文化名门》丛书4册,130万字,《影响中国的文化世家》30万字;唐代文学研究专著《盛唐十大诗人交往史录》30万字;文学著作(散文集)《美文如虹七彩飞》,12万字;《甘泉清音》散文随笔集,26万字;艺术家传记《小剪花娘子魏伊平传》30万字。《同名美术名家词典》、《郭谦艺术评论集》等将出版。

擅长多体书法、综合性书法创作,绘画涉猎花鸟、人物、山水。以原创诗文书画合一的文人书画作品见长。央视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站、《作家报》、《中华艺术家》杂志等数十个媒体对“郭谦--文人画(以文入画、以画抒情)”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2015年北京汉唐拍卖公司、北京华卓国际拍卖公司等机构拍卖图录重点推荐其书画作品。2016年10月在北京宋庄大巢艺术区举办郭谦《甘泉清音》新书发布会暨郭谦个人书画展。

(编辑:鑫果)

(责任编辑:中华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