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农科文化网移动版

首页_资讯快报_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河北邯郸集体采访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22家中外主流媒体39名记者赴河北邯郸,就当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情况进行了集体采访。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河北邯郸集体采访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22家中外主流媒体39名记者赴河北邯郸采访,就当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方面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董金玲 摄)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4月21日上午,中外媒体采访活动在邯郸举行河北省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有关工作情况介绍会,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宋立民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河北省2010年至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优化调整,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1和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是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成为制造业第一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持续下降。

  二是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重点领域发展迅速。

  三是农业基础地位稳固。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的70%。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7位,禽蛋、蔬菜、牛奶、肉类分别居全国前列。

  四是化解过剩产能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产能4106万吨,水泥产能13834万吨、平板玻璃产能7202.5万重量箱,煤炭消费量累计减少2700万吨。

  在发布会上,邯郸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子玉向记者介绍了邯郸市“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取得显著效果等情况。曹子玉表示,“近年来,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破解转型中的难题,着力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致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2015年与2010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占比下降13.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提高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7.7个百分点。”

  情况介绍会结束后,记者团实地采访了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和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以下简称“河钢集团邯钢公司”)。

  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兼顾绿色环保的原料加工业

  大规模工业生产线使记者印象深刻,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现拥有一条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含6MW纯低温余热发电),包括一个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一个年产4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河北邯郸集体采访

  六年来,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在各级政府和金隅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高质量经营企业,高标准推进管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上缴利税2.8亿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董金玲 摄)

  科技环保自动化余热发电系统引起记者们的热切关注。金隅环保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工业废弃物专业处置企业,先后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示范线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垃圾焚烧飞灰处置示范线。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河北邯郸集体采访

  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车间,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对各类排风机进行变频节能改造,年节电量约667万千瓦时;对窑尾进行密封改造,避免余热外排,年节约标煤近2000吨;进行长堆直通改造,缩短工艺流程,年节电约51万千瓦时。(董金玲 摄)

  公司始终坚持走金隅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国家及河北省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发展思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采取分步骤实施,逐步推进的方法,练内功、补短板,持续不断地推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新思路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河北邯郸集体采访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于1958年建厂,现有总资产940亿元,职工2.3万人,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板材和优质型棒线材生产基地,河钢集团的核心企业。(董金玲 摄)

  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的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于1958年建厂,现有总资产940亿元,职工2.3万人,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板材和优质型棒线材生产基地,河钢集团的核心企业。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河北邯郸集体采访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二号高炉炼铁口。(董金玲 摄)

  占地面积巨大的车间,整洁的厂房环境,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无一不向人们展示着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中国故事”。近年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抢抓钢铁工业发展战略机遇,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整体工艺装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涵盖中厚板、热卷板、型棒线材、深加工四个系列生产线的十二大类特色精品,产品结构实现了向深加工精品转变,综合竞争力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向“品质效益型、科技创新型、生态工业型”的转型升级。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河北邯郸集体采访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产品涵盖汽车、家电、建筑、造船、航天、机械、石化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董金玲 摄)

  中外记者们对这次采访活动感受颇深。大家感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这样的实地采访活动很有意义,使他们亲身感受了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地方的落实进展情况,感受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在中国的实践,亲眼看到了中国推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的重大进步。中央电视记者说,目前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对艰难的节能减排、升级转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大家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新华社记者表示,河北省是工业大省,在节能减排方面任务艰巨。参观邯郸相关企业后,传统优势产业在节能减排改造后仍具有较大潜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城乡农科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