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创新的牌坊书体汉字书法艺术家高玉海
时间:2024-09-24 13:57 来源:中华新闻文化网 作者:林栋景 点击:次
最近几年,高玉海的书法作品、简介和评论文章先后刊登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现代企业报,中国企业经济报、中国硬笔书法报、中外名流书画报、中国产经新闻报,大众科技报、中国诗酒文化报、竞报、皖南日报、鄂州日报、创业导报、房山报,国际艺术名人杂志、今日财富杂志、星期五周刊和盛世名人杂志等20多家报刊杂志;《中华民族大团结印》、《龙寿字》、《茶》等作品陆被北京奥运会书画征集活动组委会、中国国际经典书画院、全德华人社团、世界著名品牌大会暨名家书画推介会、中国网络电视台、比利时皇家历史博物馆、CEO美国总部、苏丹和阿曼驻华使馆等诸多国内外著名社会团体知名专家学者收藏;入编《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书画展》、《二十世纪书法精品博览》、《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书法作品拍卖库存》、《当代书法精品集》、《首届希望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赛作品集》、《世界美术书法家作品大画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名家书画摄影展、《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先后获得“三峡截留杯”全国书画大展三等奖、国家六十华诞大型公益书画展活动优秀作品奖、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佳作奖、2008年年荣获主谐振中国十大书画家金奖、2009中外企业发展战略论坛公益慈善贡献奖;他本人先后入编《中国当代名人录》和《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典籍。被聘请、评选为北京三百书画院副院长、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世界名人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军、文化和社会各界领导干部、著名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共20多人先后为其作品题词题字示赞扬;并且,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国书法艺术理念,以首次提出“中国牌坊书法”、“中国文房五味”的理念而驰名中国书法艺术领域;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他被国家相关部门聘为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他的书画作品经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其艺术品的国内价值为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高玉海何许人?何以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其书法艺术成就为什么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扬?
天道酬勤 志者成器
高玉海号天道子,来自湖北鄂州农村,今年52岁,种过地,当过木匠,在鄂州市、北京琉璃厂开过刻字店。生活坎坷,目前在北京郊区房山良乡生活及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属于地地道道的自学成才。出生、成长于文人辈出的江南水乡,从小耳闻目染,酷爱书法艺术。父亲一直嘱咐他,人活着,不能庸庸碌碌,要为社会出力,为国家做事,胸怀大志,干一番事业。在历代才子们及父亲的影响和教诲下,于潜移默化之中,将观摩、学习、研究、探索、继承、发扬书法艺术,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第一追求。为了学习书法艺术,小的时候没有电灯,他就在煤油灯下彻夜苦练,盛夏炎热蚊虫太多,为了不被叮咬,他就用尼龙布裹在腿上。为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毅然放弃了木匠职业,离开乡下来到鄂州城里租了一间门面房,边开刻字店挣钱养家,边学习和研究书法。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到首都北京旅游,看到北京故宫、景山、北海、颐和园、香山等地到处都是古代建筑,所有的古代建筑上留下了历代名人大家的书法真迹。还参观了素有传统文化艺术气氛的百年老街琉璃厂,一下子就被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毅然决定到北京来学习、发展。只是因生活困难,直到2002年,他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来到北京后,他在琉璃厂一家书画店前租了不足三平方米的一角铺面,放上一张桌子,开始了在北京的“刻字生涯”,一边承揽刻字业务,一边继续研究书法艺术。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席卷全国的时候,多数人离开北京躲避,大街上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但他一直坚守岗位,从未离开半步。因为篆刻艺术是他人生追求的一部分。然而搞了一段时间以后认为,从事篆刻艺术不是自己的最终发展方向,决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艺术的笔法和墨法研究。由于他刀法纯熟,技术精湛,他的刻字服务在琉璃厂已小有名气,收入稳定。然而,出于对书法艺术的强烈追求,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2003年8月,经一位朋友帮忙,在朝阳区来广营附近一处破烂不堪的房子里安下身来。尽管这里常年无人居住,房子的玻璃残缺不全,院子里蒿草丛生,冬天冷如冰窖,夏天到处是蚊子,属于他和老鼠们共同的天下。但他还是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他认为自己能在首都北京这座文化古城能有一个安身栖息的场所,已经相当不错了。正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在用破木板钉成的画案上,他日以继夜地开始了“书法艺术创新征程”艰苦卓绝的跋涉和探索,持之以恒、奋笔不辍。渴了,喝几口自来水,饿了,泡两包方便面,一干就是几年。
自古天道酬勤,有志者成大器,凭着沉醉和痴迷般的喜爱,凭着勤奋刻苦的拼搏,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终将“成功”二字与他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中国著名学者、教授,外国语专家李适全先生提诗赞他“中华大地多俊雄,学书刻篆五更灯,用石千方水万升,楚添一宝画生龙”。中央电视台著名的策划与编导、有奇绝书法家之称的卞向和为其题词:“书写中国”。
开拓进取 勇于创新
书法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历经历代书法家几千年的研习、传承、揣摩和演化,早已是炉火纯青、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举世公认。在一般人看来,能进入她的境界,领悟她的意韵,掌握她的技能,接近或达到前人的造诣,已属凤毛麟角,十分不易。而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几乎连想都不敢想。但就是这个在一般人眼里难上加难的事情,高玉海想了,也做了,作为在书法艺术浩瀚的海洋中披波斩浪的斗士,他崇尚和一向追求的境界就是创新。他认为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适用于书法艺术创作。
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示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我要把总书记的这段话铭记在心,并作为自己从事书法创新的永恒理念。”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工作者紧跟时候,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
在另外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他又说:“汉字艺术的发展与继承,历来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深沉积淀的历史。只有不断创新才是最好的发展,只有不断超越才是最好的继承,那种墨守成规,以形体格式为唯一准绳的继承是复制品,是一种愧对老祖宗的继承”。这段话道出了不甘平庸、勇于改革、勇于超越、大胆创新的胆略和气魄。
他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中还说:“四十年的学习,四十年的感悟,四十年的艺术之路,唯有创新二字为我心动,为我心酸,为我深沉,为我愉悦,为我无愧,为我自豪。”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对此他解释说,创新,成了他从事书法艺术的着眼点,核心价值取向、基本目标和最高境界,凝聚着他全部的精神力量与思想感情。创新,使高玉海赢得了书法艺术界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
有一位国务院某部门领导干部、博士生导师题词称赞他“开创中国汉字艺术新天地;中国古文字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教授、书画大师李铁华题字称赞他“书贵新意”;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副秘书长、中国著名漫画家、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书写者兼中国人民政协会徽设计者之一、北京天安门巨幅标准设计和书写者,著名画家齐白石的门生钟灵先生题词称赞他“创新可贵”;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黄万荣将军题字称赞他是“书家风范”;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少将、著名书法家李建国题词称他的作品为“天籁自鸣”;著名诗人、剧作家、北京民族大学教授胡顺猷则赋诗一首称赞他:“高师书法贵创新,玉雕成器艺术精,书篆奇迹大震惊,写意传情人称赞,中国汉字载体真。”
独辟蹊径 大气磅礴
高玉海的书法艺术,表现手法及形式与一般书法家截然不同。上在继承历代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取得了带突破性的成果。具有分析,主要是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 重视笔法,但不拘泥。
书法艺术的笔法,就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运笔的技巧与方法。高玉海钻研篆刻艺术多年,视笔法如刀法。他说“一笔一划成全一个字”。认为笔法是书法艺术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创作法度。寻找书法艺术的至美元素,基本的着力点和支撑点,都在于创作者对于笔划变化的掌握。他在关于学习书法艺术“三个阶段论“关于第一阶段的阐述,首先强调了笔法的掌握:“描红、临贴、熟练笔法,掌握字体结构,兼学各种字体”。他创作的牌坊书法,“变幻莫测的笔法线条”、“笔法结体新颖独特”、“古朴端庄的篆书笔意”。强调“运笔线条层次要分明,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
高玉海重视笔法,但却绝不拘泥笔法。主张笔法“不能局限于旧的模式,要善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变化,使其笔法丰富多姿”。他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赋予作者天人合一的哲理,即能融通宇宙万物,物可融人,人可融笔,笔可融心,心可融字,字可融物”。他的这个提法,既是对笔法的运用进行了科学而准确的定位,又是一次恰当精妙的论述。他还说,“笔法、结构、墨法是书法艺术的微观,从微观而可看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化艺术修养,以及演化和谐美的能力”。基于上述观念,高玉海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首先根据字体的形态性质确定笔法。为了表达某种意境,打破常规,根据需要运笔,创造出一种风格特异,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龙寿字》就是其笔法创新的典型代表。
《龙寿字》是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所作。作为有着一腔爱国主义情怀的书法艺人,国庆前夕,他心潮澎湃,决定创作一幅能够充分表达全国人民激动心情的作品献给祖国。基于这样的想法,他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寿”字,这很正常。通常情况下,书法家不管为谁祝寿,都要写个大大的的“寿”字。但是高玉海并不满足于仅仅写一个“寿”字。无论什么事,他都有自己的创造,总是独辟蹊径。他想到中国的图腾是龙,为祖国母亲祝寿,应把这个内容加进去,可是怎么加呢?进行了苦苦的思索之后,终于有了满意的方案。为了把“龙的图腾”和“贺寿”两个元素同时表现出来,完全打破了“寿”字的传统笔法,通过无限拉长和缩短其中的一些笔划和独特的笔法技巧,将繁体“寿”字写成了一个昂道挺胸,四爪生风的“龙”。这个创意亘古未见,一经问世,各大报纸争相刊登,博得了书法同道的赞扬。
▲ 创新章法 字随
题意。
书法艺术的章法,是对构成书写内容的字体进行排列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构筑书法作品的基本元素——字,是不可以随便排列的,要么横着排,要么竖着排。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种章法顺序一直“秩序井然、千篇一律”,几乎很少被人打破。然而事情到了高玉海这里就不同了。章法创新,是他书法艺术的独到之处和最大特点。为了营造某种氛围,创造某种艺术效果,实现某个艺术创意,表达和泻染一个主题,章法布局没有了任何限制,任由自己的意向安排。表面看来,让人觉得他的书法艺术根本不讲什么章法,然而仔细揣摩之后就会发现,对于书法艺术的章法他不仅重视,而且颇有研究。在《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中,他说:“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视线是章法。章法就是书法艺术的宏观,而宏观是作者胸怀和思想艺术境界的展现”。可见他的作品不是没有章法,而且章法独特,或细微润泽如春风化雨,或气势磅礴如山川大河,鲜明地体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书法作品《神游仙境》的章法就非常奇特。首先,他把“神”字写得最大,大到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尤其是“神”字右边“申”字中间的竖道,是上下贯通,“逶迤”全局,一直插进写在最下边的“境”字中间,而“游仙”二字,则排列在竖道右边,占据了很小的空间。这种充盈着快感、让人觉得有些怪诞的章法,正是其章法的独到之处。《神游仙境》所表达的,是当人们到某个旅游景点游玩,陶醉于周围优美的景色之中、心旷神怡无比快乐的意境。“神”字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位置,一下子突出了四个字所表现的场景中“人”的主体地位,而“神”字右半边竖道的大大拉长和直插最下边的“境”字中间,则强烈地突出强调了“人的心情”在四个字中的决定性意义。反过来,假如高玉海不这样写,只是按照通常的章法将四个字横着或是竖着“规规矩矩、整齐划一”地写在纸上,即便排列得再整齐,字写得再好,“主次分明,主中有主”的艺术效果也不会被凸现出来。
▲ 形象取意,图文并茂。
高玉海书法艺术创新,经常根据字、词和作品所表达的意思、把字,词和整个作品的结构布局加以具象化。以其达到形象取意,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具体分析,他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形象取义,包括字、词和整体结构的形象取义。他为朋友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世皆空善不空》的“宝”字,被他写成了古代元宝的模样,又仿佛青铜器的化身。而“书”字,则完全写成了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的样子。这种吸收了绘画艺术的创作元素,通过简约写意的方法,形象生动表达主题的作法,起到了一般传统书法作品难以达到的境界。
词的形象取意:即把两个或者多个字组成的词,创作成相应而不雷同的物象,以其达到触景生情的目的。发表在中华书画报上的一幅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中的江山二字,即有长江大河的雄浑壮阔的气势,而“如此多娇”四字,则显示出婀娜多姿的美女形象,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无限空间物象美感。而《龙腾奥运》四个字中的“龙腾”二字,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崛起的磅礴景象。
结构形象取意:即按照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将通篇作品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这类作品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最为突出,是他创作艺术的强项。例如,2008年12月12日中华新闻报上发表的作品《牌坊书法》、2009年7月28日中华书画报上发表的另外一幅《牌坊书法》、2005年11月18日发表于国际书画英才报上的四幅作品,风格各异,气象万千,但从不同侧面,均充分体现了其结构形象取意的特点。
▲ 泼墨如水 惜墨如金。
为了追求直抒主题,着力渲染的艺术效果,为了防止和克服艺术风格上的平淡和平庸,高玉海在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时候,一向是拿得起,放得下,既惜墨如金,又泼墨如水,既大刀阔斧,又如蜻蜓点水,当粗则粗,当细则细,主次分明,轻重有致,绝不搞“平均分配”。
创作《佛》时候,他把右半边的“弗”字上边的两竖加粗加重,写成了人头状,使整幅作品仿佛如一尊佛。而左边的人字旁,同样加重了笔墨,写成了一个近乎于一个弯腰低头正在拜佛的人。使人看字而悟其意,一下子就想到了世间许多虔诚拜佛的人。
创作《道法自然》四个字,为了追求章法结构上的独具匠心,“道”字最上边的横线,落笔时像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划成直插左上角的一条粗粗的斜线,而上边的两点,则用笔极轻,显得微不足道,以此寓意道自古有之,不容怀疑,不容忽视。至于“道”字的其余部分连同“法自然”三个字一起,则成了“道”字浓墨重笔的延续,以此寓意道法永无止境,由此可以看出,道在整个宇宙万物中贯穿始终。
2007年9月27日,竞报“今日文艺”栏目刊登了高玉海的《中华天骄牌坊书法》并附《一幅和谐美丽的宏伟画卷》的赞美文章:“品读高先生书法,有一种凝重、大气又带恣肆的艺术气息,他的作品构思奇特,挥毫泼墨之间有仓颉造字的古趣,清新秀雅的情趣,桀骜不群的奇趣,大有‘点面坠石’ 之感,这是一种对传统笔墨的艺术追求,一种书法艺术的大胆革新。他于尺幅间包罗万象,尽显人生百态,其创作的中华天骄牌坊书法气势恢弘,表达了‘中国崛起,世界和平’的和谐理念,整幅作品由细微到轮廓,从平面到主体,从形式到内容,充满着微妙的笔墨气韵,无不显示出书法艺术的自然美感,达到从微观到宏观的高度统一,仿佛拉开一幅中华民族和谐、美丽、繁荣、富强的宏伟画卷。退休老教师、诗人和书法爱好者吕浦英欣赏了他的牌坊书法后赋诗赞曰:“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书境一奇才,牌坊永不倒”。
2008年5月17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登高玉海《龙腾奥运寄情怀》并附简介如下:“这幅龙腾奥运书法作品是高玉海先生专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作品中龙腾奥运四个字,像一条巨龙从中华大地腾空跃起,寓意中华民族将以奥运会为契机迈向伟大复兴。作品中五个福娃,兴高采烈站在龙的尾巴上,代表13亿中华儿女正在满怀深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健儿和嘉宾来到北京。
2008年6月3日,中国现代企业报“文化名人”专栏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笔墨和畅,超然物外》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初看天道子的牌坊书法,疑为天书,逐字细赏却又见千字之千面,变化无穷,宇宙万物的各种情态,都浓缩在这小小的笔墨之间,真可谓是天马行空,舒展自如。而远观天道子的牌坊书法,收放自如,墨络分明,古朴深邃却又气度不凡,不由得让人收获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汉字的博大精深,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人的丰富情感,尽数藏在他的笔端胸壑。只觉得穷尽天下赞誉也不能道不完其书法之美。”
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先生为他作品的题词说:“笔走龙蛇大气磅礴,独僻蹊径自成一格”,更是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其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理念创新 独树一帜
高玉海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创新,固然体现于书法作品,而且更多的却是其对于中国书这门古老艺术的思维理念。
酷爱书法艺术,使他总是处在不断学习、感悟、研究和探索之中,常常陷入理性的思考。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对于书法艺术的产生、演变、发展等环节,逐步生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而这些见解和认识,独到新颖,与众不同。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 “二重属性”、“三个认识”、“三个阶段”和“五大功能”。
谈起书法艺术创作的体会和经验,高玉海立即会激动起来,立马就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许多。他的这些创作经验,主要“二重属性”、“三个认识”、“三个阶段”和“五大功能”。
▲ “两重属性”。
在总结书法艺术章法和笔法的基础上,高玉海提出了关于书法艺术的“二重属性”。认为一幅汉字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具有双重属性:首先,自身形态上的真、善、美,达到了与万物融通的境界;其次,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与世界观。关于这一点,他在2009年7月28日发表于中华书画报《归道依和谐是汉字艺术创作美的根本所在》中说:“汉字艺术以其独特的双重性,傲立在中华文化艺术之林,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一是自身形态上的真、善、美,并与万物相融,二是负载人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看出,高玉海对中国的书法艺术研究与思索,首先基于形态上的真、善、美,其次是必须负载人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
▲ “三个认识”。
高玉海关于创作汉字书法艺术要诀的三个认识,他在《归道依和谐是汉字艺术创作美的根本所在》中这样阐述:“汉字不仅为文化领域及上层建筑服务,而且也有它的艺术欣赏价值,汉字艺术创作与发展有三个方面的认识是关键,一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审美视角要升华,二是,笔法不局限于旧的模式,要善于结体变化丰富多姿。三是,章法形式要敢于突破,大胆逆向变通去融合大自然,融合人们的现代生活,融合人们的思想感情。”
▲ “三个阶段”。
汉字书法艺术创作“三个阶段”的论述,是高玉海书法创作的另一经验之谈。2005年11月18日,他发表在国际英才报上的文章《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中作了阐述:“学书法艺术,要想真正走进汉字书法艺术的殿堂,可以说有三个研修阶段的路要走。前期阶段,可分为:描红、临贴、熟练笔法,掌握字体结构,兼学各种字体,然后慢慢摆脱模式约束,进入个性初探阶段。中期阶段,即渐入佳境,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和字外修养,不断升华思想艺术境界,勤于总结,善于感悟,逐步领会书法艺术真谛,开始进入有法无法画字阶段。后期阶段,学会认识、掌握、运用和形成墨络,达到笔法章法自然天成,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张罗宇宙万物的形与神,化通哲理与其对话,达到随心所向,下笔如神阶段。”他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三个阶段,“方可‘游’书法艺术‘太空’,去寻觅最亮最美的书法艺术‘星系’”。
▲ “五大功能”。
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艺术的功能,高玉海总结了五个方面。他说“汉字艺术是天底下最伟大、最美的艺术,它至少有五大功能。其一,汉字艺术首先是一个至真、至纯、至美的语言及情感交流工具;其二,汉字艺术是启发人智慧开拓视野的法宝;其三,汉字艺术是华夏文化艺术的深沉孕育和发展的根;其四,汉字书法艺术是营造心灵美和环境空间美的天使;其五,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正如一位学者在阅读了他的“书论”后感慨万行地写下这样的诗句:“早已识玉海,今知论高新,峥嵘虽初露,一鸣无古人”。
高玉海关于汉字书法艺术创作 “二重属性”、“三个认识”、“三个阶段”和“五大功能”的认识,是其集多年书法艺术创作实践的成功经验,属于他对书法艺术的开悟之谈。并在未来的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还将不断地进行改进完善,不断有新的思想注入,自成一体,系统科学。在目前的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界,已占有一席之地。既可指导他自己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也可供其他酷爱书法艺术的人学习借鉴。
■ “汉字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
高玉海创造性地提出:“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这个理念,在他2005发表于《21世纪教育》杂志第68页的一篇文章《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中,在《归道依和谐是汉字艺术创作美的根本所在》中均有表述:“汉字以独特的形神线条艺术给人们传递信息和语言,是宇宙万物的载体”。这个理念,集中体现了如下四个观点:
▲ 汉字书法艺术是古人“与宇宙万物沟通对话的结果。”
高玉海认为,汉字书法艺术是远古时代中国的祖先观察、模仿宇宙空间物质运动碰撞、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受到启示创造而成的,汉字的本源是自然万物和生命运动的规律和轨迹。他说:“饮水思源,学艺寻根,长江的源头在三江,汉字的源头在天地”、“当年仓颉造字时的情形是这样的:‘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经历了一个抽象——符号——图形——笔形——字形——字体的过程。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古人造字是与宇宙万物沟通对话的结果,是认识世界,改选世界的必须产物。”
▲ 汉字书法艺术是自然万物的客观反映。
高玉海说汉字无论是其产生,还是升华为艺术,都不过是“奎星圆曲之势,龟文鸟迹之象”,所蕴涵的第二个观点,是说汉字是自然万物的客观反映。这里,既包括自然万物,亦包括自然万物的运动规律。平时,无论我们看到何种事物,无论这些物体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首先跃入我们眼帘的,是这些物体整体、或者某个凸出、凹陷局部的轮廓线条。这与书法的局部的笔划(线条)和整体的轮廓(章法)别无二致。中国的甲骨文和钟鼎文就是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涵盖物体、人和动物的千资百态,更加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个观点。由此可见,高玉海关于书法是“自然万物的客观反映“这一点,顺理成章,很好理解。
▲ 汉字艺术是自然万物运动的痕迹。
高玉海认为,所谓“奎星圆曲之势,龟文鸟迹之象”,表述了物体、生命的运动状态。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动作姿态和痕迹。博采众美,合而为之,构成了文字,这说明,汉字书法艺术记录了自然万物运动的痕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依高玉海关于书法艺术产生的说法,汉字书法艺术,就是观察、研究、探索,认识和再现物质、生命运动规律(痕迹),使其跃然纸上,升华为艺术。因此,汉字书法艺术即为自然万物的痕迹。
▲ 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
在高玉海看来,汉字书法艺术既然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记录、描述世间万物,包括它们的名称、类别、产生的年代、条件、物质结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可通过艺术创作,记录、表述世间万物的的千奇百态,寓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冰霜雨雪、风云雷电于书法艺术作品之中。没有什么事物它不能表现,没有什么事物它无法记录,那么,自然而然并且确定无疑,它就是宇宙万物的载体。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蕴含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高玉海的“汉字书法艺术宇宙万物载体说”,很可能会与世界其他民族关于文字表现艺术的理论发生碰撞,并由此引发一些争议。这很正常,古今中外,艺术向来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汉字书法艺术宇宙万物载体说”,体现了创作汉字书法艺术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服务人类,造福人类的价值取向,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充满了哲理,给人以启迪,令人刮目相看,是汉字书法艺术前所未有的崭新观念。对于人类全面分析,重新认识,并为相关专家和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好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归道依和谐是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美的根本所在”。
在《归道依和谐是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美的根本所在》中,高玉海阐述了他关于书法艺术的另外一个全新的观念:归依道的法则创造和谐之美,是书法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高玉海认为,书法艺术产生于人类对于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痕迹的观察、模仿和再现,属于人类思想意识对于自然现象的反映、书法艺术与人的思想相通,与道一脉相承。在其创作过程中应遵循世间万物也就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创造和谐之美。
对于自己的这个观点,他在文章中是这样表述的:“归道依和谐是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的根本所在,这是本人多年来潜心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艺术的体会,也是我进行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的行为指南,虽然大道是讲不明道不清的,但只要我们在思想上、行为上、笔墨上顺从自然规律,适应朝代进步的潮流,并善于全方位去觉知宇宙造万物的美妙变化,仔细观察古今经典汉字艺术作品,就能从中感悟和吸取汉字书法艺术的真谛”。
围绕“归道依和谐是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美的根本所在”的观念,高玉海集中阐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
▲ 汉字书法艺术、与人和自然的关系定位。
高玉海认为,“汉字书法艺术与人的情感和谐”。而“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人,作为宇宙万物的一分子,是书法艺术(也就是“第二个环境”)的创造者,因而,应自然而然地融入自然。他说“一个人如能认清自己是宇宙万物的一分子,那么,你就应该学会怎样融入其中,这是人的本能所在,也是一个人的忧乐所在。而书法艺术,是人取象万物,融合于天地万物之间,通过自己的艺术智慧和娴熟的笔法技巧,再创造第二个自然奇观”。他说,“汉字书法艺术创作始终站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前列,始终承载着和沉淀着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一个创作者的感知和追求,汉字书法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渐变与发展形成了各种体系,乃至当今书法艺术多元的风格形成,无不与所处的时代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见书法艺术是与时合哲,与人共语,与天同道,与情共生的产物。”
▲ 人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时必须遵循和服从自然万物和“道”的规律。
高玉海认为,汉字书法艺术是世间万物、因而也就是大自然的反映,“同道一脉相承”。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原则、规律、本体源。而汉字书法艺术与大自然天人合一,与道一脉相承,汉字书法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决定了人进行书法艺术创作,应遵循和服从自然,遵循道法规律。他说:“论汉字书法艺术创作,首先自己要明白,汉字书法艺术创作是有形的线条和无形的意识形态加笔墨技巧和时间空间的产物”。他还在文章中说:“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的水准高与低、通与变、深与浅、雅与俗直接关系到创作者对天、地、人的感悟,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美的天使,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汉字艺术当在其中”。
▲ 创造书法艺术大美必须归道依和谐。
高玉海在文章中写道:“书法的章法之玄如浩渺宇宙,笔法之妙如人们的万千情感。一个汉字书法艺术创作者必须要觉古老东方文化艺术之精髓——道。学会和领悟阴阳相生及万物繁衍的自然规律,对汉字书法艺术创作就得心应手了。”他认为既然“汉字书法 艺术与人的情感和谐”,而“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旋律”,“同道一脉相承”,那么“创作书法艺术大美必须归道依和谐”,“归道依和谐是汉字艺术创作美的根本所在”。关于这个观念,他在《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的载体》中亦有精彩论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还赋予作者天人合一的哲理,即通明宇宙造万物,物可融人,人可融笔,笔可融心,心可融字,字可融物的自然规律”。
▲ 归道依和谐是创作书法艺术大美的最高境界。
高玉海认为:正因为“汉字书法艺术与人的情感和谐”,而“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同道一脉相承”。那么,归道依和谐就是创作书法艺术大美的最高境界。他在文章中说:“一笔一划形成一个字,一字一脉络成全一个章法,一个好的章法奠定了一幅好的汉字艺术作品。归道是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的宏观,依和谐是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的微观,有了宏观和微观的相对统一,才是通向汉字书法艺术创作美的光辉殿堂”。
■ “将汉字书法艺术打成为天下第二奇观”。
2004年,高玉海以“汉字书法艺术宇宙万物载体说”为基础,又提出了更为大胆,更为气魄宏大,更为令人震惊的观点——将汉字书法艺术打成为天下第二奇观。这个观点的意思是说,在他看来,第一奇观当属宇宙自然,第二奇观,即为汉字书法艺术。
“把汉字书法艺术打造成为天下第二奇观”的思想,自然不是空穴来风。他说:“书法艺术博天、揽地、融情,为艺苑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星”。他说:“天下有数亿人写书法,字写出来一人一面,本身就是一奇观。而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基本上是一字一个物象,一字一个哲理,各种字体争奇斗艳,如同天上浩瀚的繁星蔚为壮观。”。他说:“汉字书法艺术在今人的视线中,以她天骄的神采,生生不息的激情,峰峦迭起、千姿百态的妩媚,齐天腹地的胸怀,云卷云舒的闲趣,问鼎苍穹的气魄,感山动水的诗语,雄冠在中华艺苑之上。国人为之伟大而自豪,也为世人称奇叫绝,象征人类进步向往美好和谐音符,已成为华夏儿女习文演艺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他说:“汉字从始创到渐变成汉字书法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六、七千年的时间,在这一历史的长河中,至少有上千亿人投入到了这项伟大创作工程中,可以说前赴后继,没有停止一分一秒,而且所参与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和爱心及无私奉献精神,试问天下哪一项工程能延续那么长时间,那么多人,那么多心血,这就足以说明这项工程的伟大,汉字书法艺术的伟大还来源于她的无穷无尽的艺术生命空间。地球上有五分之二的人在使用汉字,或投身于学习、研究、创作、欣赏、热爱汉字书法艺术,哪里有使用汉字的地方哪里就有汉字书法艺术带来的勃勃生机和美好祥和的氛围。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中国人的自豪,而且逐步得到普天下人的厚爱,她有博大的胸怀,伟大的气魄,包容和负载天下一切艺术,所以把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应该奉献给天下的人享受,是汉字书法艺术作者的苦苦追求”。凡此种种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聚积之后,这才产生了“将汉字书法艺术打造成为天下第二奇观”的想法。
如果说高玉海的“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载体说”很可能会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字艺术理论发生碰撞、进而引发争论的话,那么,他这个建立在“汉字书法艺术宇宙万物载体说”基础上的“汉字书法艺术第二天下奇观打造说”,则不仅会引起争议,甚至会招来非议。毕竟人类的文字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均属人类智慧的结晶,并各有所长。何况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国际一体化时代,有些东西,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民族和哪一个国家说了就能算的。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高玉海的“汉字书法艺术第二天下奇观打造说”,道出了中国书法艺术家们的心愿,道出了中国文化人的心愿,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汉字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为我们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在国际一体化的时代,研究、探索、继承和发扬汉字书法艺术的深刻内涵与艺术价值,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挑起了一面新的旗帜,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 首次创作和提出“中国牌坊书法”。
牌坊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是封建社会为皇帝、官吏和平民百姓中杰出人物的德政、功勋、科第、以及忠孝节义等内容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殿、寺院用作山门,还有的用于标明地名,谓之牌楼。它还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功能。老北京作为数百年的国都,牌楼比别的城市多。元大都时,全城分为五十坊,明代分为四城三十六坊,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几处热闹的商业区,都曾有过一座或四座牌楼。在皖南徽州地区,牌坊与民居、祠堂并列并闻名遐迩,被誉为古代建筑的“三绝”。
作为从事篆刻多年,酷爱书法艺术的有心人,高玉海走过许多地方、特别是1986年来到北京观瞻了故宫、颐和园、北海、景山和香山等地之后,无意中忽然发现,牌坊建筑气势恢弘,加之牌坊正中扁额、门楣两侧楹联的题字,多出自名人大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无数次的观察临摩,首次创作并提出了“中国牌坊书法”的观念。2008年12月,在中华新闻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小论‘牌坊书法’》的小文予以阐述。
分析高玉海的“中国牌坊书法”观,主要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 牌坊书法代表作者的门面。高玉海认为,自古以来,写字是代表一个人的门面。牌坊建筑自古以来是名山、名水、名人的象征,故二者相融互通,定名为“中国牌坊书法就理所当然。
▲ 牌坊书法古朴端庄,创作笔法丰富。基本融合了古朴端庄的篆书笔意、灵动的行草笔意和隶书等艺术元素,将字体结构多元化,用九叠篆的运笔方法和自然嬗变的创作法则,以意定形,以形定字,服务于美的主旋律,使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达到了以字载物,以物传神,以形达意,以意畅怀的创作理念。
▲ 牌坊书法宏观大器,具有独特的个性。一般认为传统的书法艺术篆、隶、草、行、楷五体俱备,已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可在高玉海眼里,不能说书体已达终极之境,不可再向前发展。牌坊书法就得到了有效的验证,是在章法上一新的突破。牌坊书法形式多样,可借景抒情,随意赋形,具有很强的艺术视觉冲击力,使汉字的笔与章法有了列阵类物品的韵致,从而传达出汉字书法艺术特有的内涵。正如苏轼先生书曰:“出新煮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筋骨刚健。筋骨,书艺之本,本立而艺存,书家。识之。他说:杜甫有言:‘书贵瘦硬方通神’‘瘦硬’自然不是书法的审美唯一,但是‘瘦硬’体现于书法筋骨,则具有无可替代的内在定型力。牌坊书法以仿汉隶和碑体为筋骨,兼收多种书体所长,形成刚健、疏朗、旖旎多姿的风格。
高玉海首推“中国牌坊书法”观,并能总结多年的临摩经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难能可贵。
■ 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创“文房五味”说。
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印章的主导灵魂和鼻祖地位功不可没,并在历代书画领域举足轻重,众所周之,很久一来一直是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之说。然而在高玉海看来,这个说法并不符合史实也不完善。那么缺什么呢?
他依据近二十年研究印章篆刻的扎实功底和从事书法创作多年的实践经验,他认为缺的是一个相当重要、完全不可以忽略不计、承载着中国人情感的东西——印章。基于这样的观点,他提出了“笔、墨、纸、砚、印“文房五味”说。
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国独特的印章文化萌发于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具——陶拍子,脱胎于封泥符号印。演变成今天的印章文化艺术,她一直以自己的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屹立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尽管随着时代的文化、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丰富了使命,但基本性能和特征没有改变。”他认为我国印玺文化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承传发展至今,并担当起了书画点睛,物流互信,文化深邃,艺术升华和代表身份权威的使命。被文人墨客推崇和宠爱。在文房四之前,印章文化艺术独领风骚数千余年,印章文化艺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一是启开了人类的智慧。二是直接导致中华民话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诞生,而今印章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渗透到方方面面及各个领域。如2008年奥运会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印的魅力和风采,古代印章文化艺术在华夏文化的历史地位功不可没。文房四宝缺了印章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让人悲哀惋惜。他还说,“我曾为印章艺术作了一幅对联曰‘一印藏天地,群贤论古今’。印章虽说是方寸天地,但可融入诗书画和人的思想情感”。
文房五味比起文房四宝,确实更为科学合理。印章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信物和桥梁,而且是书画家的必备之物。书画家视印章有和谐作品、点睛布局之神功。收藏家一直以收藏印品为一大快乐。因此,他的观点看似简单,但是意义深远。文化艺术界的权威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创举,完善了我国文房体系,难能可贵。最近几年,报刊杂志刊登他的简介时,屡屡提到这一点,充分证明社会对其这一创造性说法的肯定。
高玉海穿着朴素,不修边幅,平易近人,平淡直白,似稍加接触便可一览无遗。初次相识,任谁都不会想到,对于书法艺术,竟胸怀大志,造诣深厚,“啸志天地外,歌怀书画中”,如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开辟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领域的一片新的天地。尽管如此,却并不满足取得的成绩,仍在进行着不懈的追求。他常说:“弘扬汉字书法艺术任重道远,只有怀着一颗对汉字书法艺术至爱的心,只有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只有明确肩负史命,把汉字书法艺术的大美展现给天下人,才是我一生的追求和心愿!”为了使中国书画艺术传遍全国,走向世界,他明确提出并向全国书画艺术家们倡议:组建中国书画家艺术表演团,到全国去,到世界各地去,进行书画艺术门交流和创作表演。笔墨纸砚印源于我国独有、为了让天下人都能品味,他还建议面向世界创刊《中国文房五味报》,这是两个多么好的创意啊,我想,所有热爱祖国文化艺术并为其自豪的华夏儿女,都将从心里祝愿,他的这个想法能够早日实现!
最后,请允许我抄录一首高玉海人生感言诗与读者共勉:
得苍天之雨露,
受大地之宽怀。
享前人之成果,
纳亲友之恩惠。
品人间之冷暖,
当明自己所做之事。
张春增
2009年12月25日
(蔚楠 林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