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是什么化腐朽为神奇
时间:2021-07-23 17:09 来源:原创 作者:笑琰(靳新国) 点击:次
解剖学是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一个优秀的医学院学生,他的解剖学一定掌握得很透彻。为什么呢?因为对医生来说,解剖是展示物体内部结构最直接、最形象的手段。在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我们不妨也引入一些解剖学方面的理论:让我们也来解析一下我们所要对付的对象——语言文字。
让我们先来分析三个句子的异同:
①她是人。
②她是一个人。
③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句①是一个简单得有些好笑的句子,句②是一个很平淡,淡得没有一丝起伏的陈述句,没有任何的创意。而句③与前者相比表达效果就大大不同了,这个句子才更加具体,也更加有趣味。这三个句子的根本句意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句③比前两句多了些附加成份:A、在我的记忆中,B、温柔和美丽,这些附加成份规定了句意的方向(在我的记忆中),和“人”一词的意义和性质的限制。
由此可见句子中附加成份的重要性,是它们把句①句②这种平淡甚至可笑的句子变得富有神采,从而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优化效果。运用“解剖”的方法,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类语句内部结构上的特点:附加成份是句子表情达意的重要构成部分。
为了加深对这类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再选出几篇优秀文章中的经典名句来剖析:
朱自清《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如换成“我看见背影”或“我看见父亲的背影”则不能表达出此时父子之间的一片深情了。可见,附加成份在句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附加成份在句子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附加成份其实由三部分组成: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背影”和“人”这类名词前边的成份叫定语,用小括号“()”来表示,如有结构助词则用“的”;出现在句子前边表示时间、地点或出现在动词前边的成分叫状语,如用结构助词则用“地”,例如上边句子中“[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动词“看见”前边的成分就是状语,用中括号“[ ]”表示。用一句概括的话来说就是:名词前的修饰成分叫定语,动词前的修饰成分叫状语,动词后的补充修饰成分叫补语。定状补在句子中起修饰或限制作用。修饰或限制词语运用得当,句子就会顿时生色。
修饰语的选用、修饰语与被修饰的动词名词的搭配使用的过程,其实就是“炼字”的过程。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径须”之说,这里所谓的“吟安一个字”就是“炼字”。唐代有韩愈、贾岛“推敲”的佳话,宋朝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炼字”的美谈。“炼字”过程其实就是语言斟酌筛选的过程,也是语感培养过程。“炼字”,无疑对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而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恰恰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附:练习:下边是一些很平淡,有的甚至是简单得好笑的句子,你能加入一些修饰成分,化“腐朽”为神奇吗?
①春天来临了。
②通过水气,闻得出气息。
③云雀歌唱着,急流发出喧哗声和咆哮声.奔向溪谷。
④七色光把乡村变成了世界。
⑤鸽群消失了。
⑥这些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⑦薄纱护着图案,白纱压着花纹。
⑧老橡树撑开了枝叶,摆动着站立着。
⑨我怀念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我怀念石桥,石碑,石狮子。
名家经典句子:
①真正的春天在崭新的日历掀开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来临了。
——秦牧《古战场春晓》
②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的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通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气,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③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着,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
——同上
④七色光,把这圭山上的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方纪《笛声和歌声》
⑤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何其芳《雨前》
⑥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的群蜂,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徐迟《黄山记》
⑦其实是一层薄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⑧老橡树,完全变了样子,撑开了帐幕般的多浓的暗绿的枝叶,在夕阳的光辉中轻轻的摆动着,激动地站立着。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⑨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先自笑琰快速作文教材)
(编辑:土火)
(先自笑琰快速作文教材)
(编辑:土火)
(责任编辑:中华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