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人亚健康及疾病的根和本及茶疗对其应用基本方略
时间:2021-01-20 16:42 来源:原创 作者:刘志民 点击:次
试论现代人亚健康及疾病的根和本及茶疗对其应用基本方略
黑龙江省伊春市关东茶研究所 刘志民
现代国人的衣食住行与40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攀升的同时,国民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人数居高不下。艾滋病、白血病,抑郁症,牛皮癣等和其他各种疑难杂症在肆虐并呈上升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疾病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次战胜新冠病毒就是最好的例证。本文是我十几年反复实践和探讨的点滴认识,因涉及中医药的理论问题,希望引起争论和争鸣,将中医药推向现代和新的历史高度。
一、谈根说本
标本兼治这句话,似乎中医喊了几千年,标都讲清楚了,而本则成了谈不清道不明的概念问题。我们在苦苦寻找了数千年的根和本,中医都知道五脏受寒和气血瘀滞,是本不是标,可实践中如何治疗,如同哥德巴赫猜想让中医入陷入雨里雾中。模糊的说辞导致方略存在偏差认知,使自然中受湿邪侵体的疾患逐渐变为难以根治的疑难杂症。
其实,我们的医祖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列出公式“喝药、火烤、出汗”!这是一把金钥匙,道出了治病的真谛!当然,现代人的生活条件与东汉时期不能同日而语。但真理的法则不会有大的变化,就看你如何理解和把握了。今天就病源的根和本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是由三个原因构成,即是:寒湿痹症、气血瘀亏和盐带溃蚀。
1、寒湿痹症
寒湿痹症是怎样形成的?经验证明五脏受寒,尤其是脾肾受寒才是关键之所在。
五脏是怎样受的寒呢?
首先是吃冰冷东西食物得来的。随着现代制冷设施和设备在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吃生冷食物已成为习惯。现在许多家庭不单单在夏天而是四季都给小孩子吃雪糕,喝冰水及各种冰冻食品。为什么肥胖症袭扰我们的孩子?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过度的吃冰冷的食物。凡是平时大吃大喝的吃客,现在有几人不得三高?经常性的超极限的吃喝,尤其是爱喝冰镇啤酒,时常意犹未尽,晚上再来顿宵夜,五脏不受寒是不可能的。现在,糖尿病和尿毒症已成了多发性疾病,几乎都是和过度的食用冰冷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其原因是这样的;人们五脏六腑的温度大约在近40摄氏度,经常食用低于10摄氏度的冰冷食物,首先胃和消化道被降温,由热胀转为冷缩,随后低温传导整个腹腔的温度也因此下降,五脏六腑及全身血管因而收缩。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受到冰冷侵蚀,五脏寒凉渐渐生成,一旦内脏衰弱到某个程度,由量变到质变,轻则身体不适,经络不通,微循环堵塞,重则各种疾病缠身。
其次,是国人食物链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古中国人的主食是五谷杂粮,副食是蔬菜水果豆类加零星肉类。为什么中国人大多数性格温顺和善良?不仅仅是受中庸文化的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链,这也是地球所有动物生存的自然法则。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餐桌,肉和蛋不再是凭票定量的摄取。肉类由零星炒菜的配料变成了副食的主角,仅猪肉一项占比,人平消耗至少每年60斤。若再加上蛋类,禽畜鱼类的摄取量,大有取代主食为五谷杂粮的传统地位。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弊端是由此造成消化系统的伤害。显而易见是三高人群的爆发,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都是人类由素食食谱转向肉食食谱过程中的副作用。预计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时间,至少几代人才能慢慢适应,这是个缓慢进化的过程。
三高是亚健康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整个消化系统,甚至是整个机体不适应肉蛋白及食用过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恰恰也是促成五脏受寒成痹和气血瘀亏的先决条件。
最后,促使人体寒湿痹症另一个原因是西医超量的输液及药液的温度。由于现行的医疗体系属于企业化运作,导致过度逐利。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吃奶的婴儿,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重病急救,主要是进了医院或诊所,点滴输液必不可少,住院更是天天输液,到出院为止。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就是有些老人或病人开始住院的时候,还是轻症,可是吊几天针水以后就突然加重病情或去世了。明明输入的药水是对症开出的药方,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关键是药液的温度,低于人体的五脏六腑温度,直接通过血管进入脏器,进入肾脏而运行循环于全身,造成身体急剧降温,大剂量冰凉药液进入血管进入肾脏,降温的幅度取于药水的实际温度。给五脏六腑的降温,远远大于口服冷饮进入肠胃的冰凉和身体受寒给血液降温的程度。
倘若药液的温度大致接近人体的体表温度,恐怕是另外一种结局了。输液是直接从静脉注入血管,说是科学,实质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经过时间检验,输液带来的副作用日渐明显。
2、气血瘀亏
气血瘀亏包括两个方面,气血瘀滞和气血不足。
气血瘀滞的前因是由寒湿痹症引起的。这里着重谈肺部。五脏所承受的寒凉侵袭,当然肺部也是一样的,由于肺的特殊功能,是身体的气泵,主六腑通十窍,将直接从口鼻吸入的空气转换成动能,然后经血液循环将二氧化碳呼出。一吸一呼是生命的特征。若吸入过度寒冷的空气,就会伤害喜热喜湿的肺部,肺泡因寒硬结。首先是气短咳嗽发烧,进而影响气血的整体运行,这就是气血瘀亏。
试想,受寒了的五脏六腑出现了萎缩和硬化,自然而然,自身功能弱化,不能很好的循环运行,慢慢的机能减退,开始出现的是呼吸系统的毛病,时间长了就成了慢性病。
气血双亏的瘀滞是以血瘀为主,也就是血粘稠度增高了,在这种状态下乏力的五脏六腑,尤其是心肺推动血气运行时就会力不从心,功能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其他脏器逐渐衰弱,哪个脏器比较脆弱,哪个脏器的临床症状就会比较突出,人体患病的根源就在这里,病情由轻到重是个渐进的过程。气血瘀亏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身体出现了经络不通,微循环瘀堵,排汗困难,皮肤瘙痒,筋骨酸痛,四肢发麻等亚健康症状。
我们讲人体脏器因寒而弱化,形成痹症,气血则因五脏六腑受寒,经络循环受阻而造成瘀堵。经验告诉我们,气血双亏的实际本质是身体缺水了。中医讲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内涵的锲合度是大自然的基本属性。合一表现在哪里?大家知道,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水的容积达75%,而人体含水率也是约身体重量的75%。这不是巧合,是法则,是天道。气血瘀亏,意味着人体纳水不足,而患上缺水症。
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之树。如同地里的禾苗一样,水足了生命茂盛,缺水了就会枯萎。只不过人缺水后导致身体气血双亏,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接踵而来,水缺失到一定程度就是会引发疾病的恶化。
由于气血瘀亏,是由寒湿痹症而来,所以许多人即便是喝水了,但人体吸收不了,时常出现尿急尿频的现象。什么时候将五脏寒湿去除了,什么时候方能纳水化亏,这就是中医祛病的道理。
3、盐滞渍蚀
五脏受寒和六腑不畅,导致气血瘀亏,并造成缺水症,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是中医讲的“未病”症状。这些症状还不足以给人带来大的健康的问题。但气血瘀滞的表现为经络循环功能下降,微循环渐渐陷入堵塞状态。随之而来的是“三高”出现了,再往后是尿酸跟进,处在这个阶段中,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年龄差异,性别不同等等客观条件的不同,有的人患上皮肤病,有的人骨关节出现了问题,有的人精神出现了不适,有的人则是五脏某个器官出现了肿瘤,正所谓是百病丛生。在疾病逐渐发展变化中,我们谁也离不开的食盐在这个过程中对人体的副作用逐渐加大,并成为致病因素。
食盐是人类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往往人们把它当做调味品来看待,认为世界上最好的食品添加剂。没有食盐的话,无法溶解胃中的食物,无法吸收肠道中食物的营养,五脏六腑无力运送血液和水份,气血无力滋养筋骨肌肤和细胞,四肢无力支撑身体的重量,这些全是食盐正面的反应。基本原理是这样的,食盐和食物汤汁及唾液经过口腔咀嚼,进入胃腑并同胃酸结合,形成新的盐酸溶液。胃酸是人体内储备的天然盐酸,它与所摄入的食物匹配的比例是相当吻合。假如盐少了令消化不良,盐多了,令口干舌燥。
食物在胃腑里一定时间内,胃酸完全将食物溶化成为糊状。然后糊状食物被推进十二指肠与胆汁混合,形成新的糖化液。将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之后,一部分食盐随大便排出体外,余下的部分与胰岛素汇合,转化为营养液和津液,在特定的时间内滋润全身所有细胞,最终以残渣的形式进入尿液和汗液被排出体外。这是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承载着供养生命力的使命。随着一日三餐周而复始的循环,吃进多少盐分,就必须排出多少盐分。等量的运行于人体,等量的排出体外,以确保身体健康并充满活力。
身体一旦发生寒湿痹症,进而气血瘀亏,并由此造成经络不畅,微循环堵塞,气滞血瘀汗腺处于封闭状态,结果是携带盐分的血液和津液在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所有器官时,就有可能被滞留于原地,不畅通或只能缓慢流通,这时盐的脱水作用就显现出来,促使机体失去水份,病灶收缩形成功能性硬化,盐分在身体部位瘀滞的时间愈长,所瘀滞部位的病灶越加严重。
另外,如果每日的吃盐量没有因为汗腺排泄不畅而减少,又增加血液和尿液的盐量,血液高盐分的运行,令血管受损收缩,弹性降低,因而产生高血压,高血压进一步使其他脏器受损,令胰腺产生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无法分解血液中的葡萄糖,血液里糖分高,高血糖就这样得来的。身体有了三高后,身体各个机能就越加衰弱。
综上所述,千百年的中医药人梦寐寻找的致人体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五脏六腑受寒湿痹症和气血瘀亏,而盐滞渍蚀实则是根本的隐形杀手,没有盐滞出现,或许痹症和气血瘀亏只能使人体处于在亚健康状态。因此结论是寒湿痹症的气血瘀亏是亚健康的根,由寒湿痹症的气血瘀亏,所导致的盐滞渍蚀是疾病之本。
既然根和本明确了,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寒湿入侵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就自然而然的能找到消除病因的办法。因为中医本身就是药食同源的自然疗法。针对这一自然症状我经多年研创了一款产品叫关东茶,由此而延伸的自然疗法叫关东茶热能疗法。
二、茶疗施治方略
世上任何一种理论学说的产生都是实践的结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几千年来中医药的伟大哲学思想,中医是最具科学的过人的本领,仅靠三根手指头,通过简单深奥的望闻问切,把脉于寸关尺之间,就可探知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几味中草药,加几滴酒,再有推拿针灸刺激等手法,在化解人体的湿寒邪的同时护佑着中华民族5千年生生不息。我们寻根问底的过程,实际是挖掘和传承的过程,亦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
在前面论述的寒湿痹症和气血瘀亏及盐滞渍蚀是个理论创新的问题,倘若没有实践,或者不来自于实践,是站不住脚的。我于2004年因左脚踝骨骨折,由于不满西医的过度治疗,我开始在民间寻医问药。后来想到把药的苦涩转换为茶的清淡,茶疗就这样应运而生。我将一种全新的生长于东北小兴安岭深山老林的茶叶冠名为关东茶,应用的方法称为关东茶热能祛湿疗法。于是乎,在2010年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2012年荣获国家授权证书,名称为“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老年性退行性关节病的关东茶浴包”。证书的号码为ZL201010300936.8。因此,我们在现代摸到了中医药几千年寻根问本的这把金钱钥匙,将民间的饮、泡、敷、烤、熏、蒸、闷、烙等零碎的技艺加以梳理,优化组合,形成现代科学实用的一套茶疗方法。有了研创的产品加上应运而生的方法,思路自然而然的不断拓宽,新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破解神秘化的疑难杂症。
所谓的慢性恶性的疾患通通不过是大自然的五行变化诱引人体相对应变化的自然反应而已。逆袭而上,顺势而为,只要把握住中医药属于自然疗法这一特点,任何疑难杂症都会被逐一攻破的。
基于几年来的茶疗临床实践和对重大疾病的新的认识,就其基本的要点,有必要复述几句。
1、克寒要体现一个“热”字
五脏受寒了,自身功能在下降,随即气血运化就出现了瘀亏的问题,热胀冷缩,由凉结板而硬化是普遍现象,对五脏来讲也不例外。用热除寒祛湿是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在《伤寒论》著作中有完整详细的论述,有一句经典时刻铭记“喝药、火烤、出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克寒调理期间,要趁热喝茶水药汁,要泡较热的药液,要烙在热炕暖床。唯有热能才能对症于寒痹,因为我们的嘴巴和鼻孔二窍是肺的门户,在干燥和冷天,一定要带好口罩加以防护,防止冷空气吸入肺部,清理肺寒,需着重熏蒸来加以解决。
2、补气血要关注一个“水”字
气血瘀亏是五脏六腑受寒引起的,气血瘀滞和气血不足,实际上是人体的含水量已不足75%的数值。
补水怎么个补法?除了身体遭受意外,失血过多急救需要从血管里直接注入外,最好的选择是将热汤摄入胃腑,从熨热六腑到传导五脏而祛寒,进而补气补血,有足够量的气血,加之热能将经络贯通,使微循环的瘀堵清障,打开汗腺的出口。
汗腺通了,意味着经络亦通了,气血充盈了,那么亏滞这个根引发的一切病变的根本消失了,最主要是盐滞随即消失了。
3、对瘀毒把握一个“泄”字
人体因寒而气滞,血亏又因盐而加速转化的道理,认识了就不觉得复杂。克寒施热,祛滞注水,这两步基本解决了寒滞,血气双亏的问题,但不算最彻底的解决,还有一个瘀毒必须泄掉,才能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这个瘀毒就是沉滞于四肢末端和舌根下为静脉血携带不走的血尿酸,时间久了,就可能以栓塞或结晶的形态在血管中滞瘀。血液瘀毒的主要成份,是食盐和血脂以及血中垃圾,有可能来自血管输液的药品残渣物。
在实践中,应在茶疗酒敷之后再行针刺,泻掉滞血。带毒的滞血是暗红的,泄血以后四肢不再发沉,而是感到神清气爽,对这个“泄”字要灵活的应用处置,要因人而异,因病轻重而异,选择好放血点,再行针刺,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上述三个要点是我在实施茶疗过程中所摸索出的基本要领,亦是一把打开治根疗本,本标兼治的金钥匙。找准节奏选准药物,疗法适当,就能科学的解决五脏六腑痹寒和气血滞亏的根和本的所在。
(编辑: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