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琰:用正念正心正思维改变人生
时间:2020-08-07 18:49 来源:原创 作者:笑琰(靳新国) 点击:次
心态改变命运
我写过一首诗,诗的名字叫“赠友”,2015年8月15日这首诗被刻成“中华禅诗文化碑”立在了佛教圣地五台山南台普济寺,这首新古风小诗的内容是:“随缘淡泊修性空,逐梦今生又相逢。笑问方家何烦恼,全在心头一念中。”由著名书法家吴景晨先生书写,另一面刻的是“中华禅诗文化碑”,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高风先生题写。此碑由北京市朝阳区世纪东方城杨军、杨玉山先生功德出资捐立。
我为什么要送朋友这首小诗呢?“随缘淡泊修性空,逐梦今生又相逢。笑问方家何烦恼,全在心头一念中。”你的心念是一切结果的根源,你工作上不快乐,生活上不如意,一切的觉苦都来自于无明,即你的思维方式,你的心念。
世间充斥着欲望、诱惑、困扰,一不留心便会陷入人生的困境。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着不同的表象,而事务的善恶好坏却没有固定的标准来加以区分,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才能得出答案。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心正则万念俱正,心正应万物,天亦耐我何?心端正坚固,不迷惑,有定力,节制,忍耐,有毅力,包容坚忍。从事物本身出发,依据事物本身,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和产生的根源认识事物,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对待事物,三思而行,深入思索,考虑后果,小事不渗漏,暗中不欺隐,末路不怠慌。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柔和畏威,静守恬和,此乃正心养气之道也。
无论是与非、功德与罪过,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心念,只是我们没有看见。快乐与不快乐来自于内心,别人不能给我们。没有针对问题的根源,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我们之所以有问题、有困扰,是因为内在的念头,念头会自行造作。每一天、每一天生命这样地过去,如果没有觉性,我们就随念头这样地流走。缺乏觉性的人,心里想什么就跟着走,念头一升起来,就跟着念头去做了。一想到生气就生气,想骂人就骂人。只有正确的心念正确的思维才能把一个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然而,生活是繁琐的,道理是辩证的,要保持日常的正念正心,也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我们来听几个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是《校长画画的故事》
有48位校长参加北京清华大学“现代教育管理”校长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人人踌躇满志,个个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家一定要好好干一场。
这时,他们的教授组织了一项考试:教授让每一个校长拿出一张纸,用简笔画,画自己未来的学校,让大家互相学习学习。校长们没有异议,埋头作画,很快作画完毕。教授把校长们的画认真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说,当时只提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画到人的请举手?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举手,大多数画的是学校的大楼、树木、花坛、设备等,就是没有人。接着,教授问第二个问题: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只有4人举手,其中有一位校长在图中画了两排人。他解释说:第一排画的是学校领导,第二排画的是老师,但没有画学生。接着,教授问第三个问题: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举手的人很少。第四个问题是:画出了学校特色的请举手?基本上没有人。
四个问题提问了,教授当时没有作什么解释,但校长们震惊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题目就是《画学校,画出了震惊》。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校长们震惊了?
当前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学校要以人为本”、“学校要办出特色”等。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训课上,这些校长们早已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在理论认识上一点都没有障碍,然而落在一幅画上时,却很少体现出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观念理解容易,转变行动困难,如果要把观念变为自己血液中的东西,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新观念很多。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勤于学习,更要勇于实践。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家庭要以孩子为本。
第二个故事是《学生答题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这个故事目的是:我们真该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拔苗助长似的牵引,总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方面比我们大人要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强得多。孩子的同情心比大人强,孩子的神圣感比大人强,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要比大人强。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家长,也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蹲下身子”是聪明家长睿智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
第三个故事是《家长孝心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的优秀传统,其实,新课改并不是一味求新,更多的继承了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新课改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第四个故事是《上海修地铁的故事》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两者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后,二号线运营成本却远远高于一号线。原因在哪里?原来二号线忽略了一些细节。
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入口,都设有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首先必须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地铁二号线没有这个设计。结果,一号线从来没有发生过雨水倒灌的现象;而地铁二号线却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再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都会转一个弯,而二号线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结果,这一个小转弯,使得一号线的空调电费大大小于二号线。
再比如: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结果是,二号线站台,乘客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造成安全事故。二号线站台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员经常提醒乘客。
我讲这个故事,其实我想说的就是: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组成。谁关注细节,谁就有很大成功的把握。地铁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教育孩子活动中,我们有一个感受,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
故事: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故事: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慈眉善目的禅师正撑伞走过,就大声喊道:“禅师!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 禅师知道,喊话者是个远近闻名、专爱占别人便宜的屡教不改之人,于是答道:“我走在雨里,而你躲在屋檐下;我这里有雨,而你那里无雨,为何需要我度你……
笑琰:本名靳新国,字雨润,号憨山,一贤居士,诗人、作家,资深编辑记者,河南安阳人,中学开始习研书法,初学颜、二王和米字,擅书甲骨文。89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诗刊》等全国五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新闻2000余篇(首)。
现任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科学导报·今日文教》主编(CN37—0016)、CCTV我爱你中华网络电视《商企汇》节目给总编导、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宗教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兼教育科学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十三五教育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组长、315记者摄影家网总编、中华文教网总编、华夏寺庙文化网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作家、诗人、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河南濮阳板桥书画院名誉院长、开封中国黄河文化促进会顾问等。
(编辑: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