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农耕用品12万件,段双奇:10万件寻找有缘人
2022-07-15 13:40
河南新网
7月14日上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河南省中牟县刘集镇水牛段村的段双奇站在“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前,看着醒目的门头,眉头再一次皱了皱:谁才是12万件农耕老物件的真正主人呢?




段双奇是当地有名的摄影家,他的摄影作品刊发在国内诸多报刊上。“谁能留住历史,唯有摄影师;谁能将农耕老物件抢救回来,唯有为农情怀的使者”。正是段双奇对摄影的挚爱,在踏遍祖国大好河山,摄取最美最好的景物和人物的同时,使他萌发了抢救农耕老物件的想法。






段双奇是个说干就干,干就干出个样子的热血男儿。没有资金,他卖掉家用轿车,没有运输工具,就用电动三轮车、租用运输车辆,硬是把12万件集合在一起,“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应运而生。
犁、耧、锄、牛笼嘴儿、铡刀、碾盘、石磙、马灯、馍筐、老秤……包罗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农耕老物件。




抚摸着一件一件饱含沧桑的农耕老物件,段双奇感慨道:“每一件农耕生产器具的产生,都有一个发明创造的动人故事,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都见证着我们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史。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农业生产的器具和工艺逐渐消失。”
从2010年开始,寒来暑往,段双奇收集的各种农耕器具超过了12万件,190多种。这么多物件,如何存放就是个问题。起初,段双奇在自己家里建了一个免费开放的“双旗文化大院”,除了收纳器具、展览自己的摄影作品,还经常举办法律讲座、失地农民工就业讲座、书法笔会等活动。后来因为老物件多了,他就改造了家里1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宅院,开办农耕器具展览。2016年,双旗文化大院被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命名为“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


“我非常钦佩段双奇先生多年坚持收集农耕文化遗产的做法,这种精神令人感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庆华教授一直致力于农耕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他曾去过段双奇的“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考察,对这种做法很是称赞。他表示,把传统农耕活动、乡村生活境况和民间大众文化,系统地挖掘和记载下来,具有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现在的“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几经移挪,搬到了郑州市郑东新区物流大道与人文路交叉口的一处空闲地,周边都是荒草。望着对面的方特假日酒店和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段双奇惆怅满腹:12万件农耕老物件不能挤在几百平方米的临时房里,它们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不能没有一个安稳的家呀!
段双奇表示,他准备拿出10万件农耕用品寻找有缘人,一起呵护农耕老物件,留存乡愁记忆,传承农耕文化。
(有缘人段双奇:15238368988)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
(责任编辑:笑琰)
段双奇是当地有名的摄影家,他的摄影作品刊发在国内诸多报刊上。“谁能留住历史,唯有摄影师;谁能将农耕老物件抢救回来,唯有为农情怀的使者”。正是段双奇对摄影的挚爱,在踏遍祖国大好河山,摄取最美最好的景物和人物的同时,使他萌发了抢救农耕老物件的想法。
段双奇是个说干就干,干就干出个样子的热血男儿。没有资金,他卖掉家用轿车,没有运输工具,就用电动三轮车、租用运输车辆,硬是把12万件集合在一起,“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应运而生。
犁、耧、锄、牛笼嘴儿、铡刀、碾盘、石磙、马灯、馍筐、老秤……包罗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农耕老物件。
抚摸着一件一件饱含沧桑的农耕老物件,段双奇感慨道:“每一件农耕生产器具的产生,都有一个发明创造的动人故事,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都见证着我们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史。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农业生产的器具和工艺逐渐消失。”
从2010年开始,寒来暑往,段双奇收集的各种农耕器具超过了12万件,190多种。这么多物件,如何存放就是个问题。起初,段双奇在自己家里建了一个免费开放的“双旗文化大院”,除了收纳器具、展览自己的摄影作品,还经常举办法律讲座、失地农民工就业讲座、书法笔会等活动。后来因为老物件多了,他就改造了家里1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宅院,开办农耕器具展览。2016年,双旗文化大院被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命名为“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
“我非常钦佩段双奇先生多年坚持收集农耕文化遗产的做法,这种精神令人感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庆华教授一直致力于农耕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他曾去过段双奇的“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考察,对这种做法很是称赞。他表示,把传统农耕活动、乡村生活境况和民间大众文化,系统地挖掘和记载下来,具有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现在的“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几经移挪,搬到了郑州市郑东新区物流大道与人文路交叉口的一处空闲地,周边都是荒草。望着对面的方特假日酒店和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段双奇惆怅满腹:12万件农耕老物件不能挤在几百平方米的临时房里,它们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不能没有一个安稳的家呀!
段双奇表示,他准备拿出10万件农耕用品寻找有缘人,一起呵护农耕老物件,留存乡愁记忆,传承农耕文化。
(有缘人段双奇:15238368988)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
(责任编辑:笑琰)

相关阅读
-
沈阳市新民现代农业与特色产品招商推介会在京召开
-
碳氢赋农显成效 核肥助力广东清远丝苗米丰收
-
情系桑梓,爱心奉献—王吏目村在外游子及村民积极捐赠助推乡
-
绿色环保增产型碳氢核肥 落户重庆为农业带来新科技
-
第四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
党纪学习教育-山东德州宁津保店镇王吏目村在行动
-
河南新镇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暨保密教育专题活
-
河南浚县新镇镇:压紧责任抓落实 干净担当勇作为
-
邳州市官湖镇党委书记苗加雨:虚功实做抓武装
-
王吏目村村两委缅怀先烈 传承红色血脉 谱写时代新篇章
-
贵州务川黄都镇桂花村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村企共建促振兴
-
森林之城 醉美唐陵 | 第二届天王唐陵花木节今日盛大开幕
-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保店镇王吏目村奏响振兴乡村,全面发展最
-
第二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
乡兴融媒网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暨乡兴中国座谈会在中国农科院
-
为民服好务 为党聚民心 山东鱼台县全面拓展村级活动场所服务
-
乡兴中国融媒平台上线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
今朝铺展新长卷 来日诗书香满园--现代书画网携手河北村民俗园
-
画中游长城 长城一墨6年杰作800米长城画卷再现京城
-
葡萄园里助农忙——碳氢核肥碳氢葡萄现场观摩会在福建福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