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学院承载多重发展期待
【光明时评】
教育部日前公布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院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12所高校名列其中。这意味着自2020年5月启动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是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提出的,瞄准的是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拟通过这一建设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这个行动承载着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等多重期待。
关于如何办好未来技术学院,自高校申报环节起就一直是讨论的重点问题。首先被聚焦的问题就是:未来技术是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事实上,芯片等新技术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学科边界与形态。尽管中国顺应这一变化,设置了集成电路学交叉类学科,依然没能从学科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科”产生的时间不长,在人类认知史上仅是特定时期的认识方式,不可能容纳所有各类知识,走向集成而不再停留于交叉学科也许更符合研究复杂对象和新技术的现实需要。因而,在组织形式上需要从学院的组织变革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组建集成研究团队。
当下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有应对中国社会发展、解决新技术难题的考虑。而从人类新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看,新技术需要以新科学为基础才能产生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相比技术,科学的发展状态相对乏力。也正因此,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盯着技术而忽视科学水平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重视科学、科学基础扎实的未来技术学院。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未来技术学院是以尽快产生新技术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培养未来能发明创造新技术的人为目标?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中,这两方面均有提及,不过笔者认为,对于其主次及内在逻辑仍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历史经验显示,培养出能够发明新技术的人比创造某一项技术更有价值。在现行高校管理与评价体系中,对技术、专利、课题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培养人才。未来技术学院要摆脱路径依赖,不能自我窄化定位为未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院,还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教、学、做合一,以培养出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更高的建设目标。要竭力避免“唯技术”论,将技术放在高于人的不恰当位置,而应着眼长远,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未来技术素养的人。
实现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人的目标,更准确地说,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未成人,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中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而这也正是目前高校在学生培养中的一大挑战。未来技术学院在教学培养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提供条件让他们对科技发明创造有兴趣、有行动甚至有效果。先解决好了人的成长问题,才可能实现未来技术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否则,有可能作为实体的学院是建立起来了,预期的目标却未能如期实现。
(作者:储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红研
好消息:2021全国素质教育新课堂教研成果评选开始了,主要有论文、课件、微课教案评选等。同时开展第十四届“正心杯”全国校园科幻写作绘画大赛。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报·今日文教》编辑部、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作家报社》、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华文教网等。咨询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相关阅读
-
90后00后年轻人不喜欢接电话:广告推销电话成主要 “拦路虎”
-
抖音电商增速放缓,抖音商城前景不明
-
AI 数字人平台乱象:政策导向以及审视与投资建议
-
乐订坊数字人平台上线发布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农技协举办“军神碳氢”农业技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第四
-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专访活氢矿泉课题组发起人李云霞
-
专访视保姆品牌创始人刘春亮先生:创新科技解决近视难题
-
视保姆品牌携手中国平安,为产品提供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
中国特殊健康主食领航品牌——中联玉筋香
-
2022年中联玉筋香谷物果蔬多酶营养粉产品说明会
-
关于宇宙形状、空间、时间、生命体的讨论与五个猜想
-
减肥太难?医生说出4个“不反弹”的减肥方法,不妨试试
-
碳氢核肥在2021年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上荣获
-
陕西乐丽鑫荣获“十三五”生物发酵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
碳氢核肥新产品新技术暨山东代理招商会在聊城召开
-
转告咱爸妈,遇到这种“好事”别上当!
-
中国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吗?
-
起底微信“养号”产业链:有人身家千万,赚了几套房
-
载人自动驾驶区域进主城区 无人驾驶来了
-
汇能科技:大爱勇担当 同心战疫情